走到这一步,你的圈子早就“出卖”了你!
资深法官沦为囚徒
当我还在外地某法院从事审判工作时,有一次到监狱开庭。那天我的心情始终比较沉重,因为一个前同事——一位资深老法官就在这个监狱里服刑。
我和他同事了好些年,虽然接触不多,但对他印象挺不错。他是一名军队转业干部,身材高大挺拔,为人不苟言笑,但性格却很豪爽,同事们都开玩笑说,他这张脸还真挺适合当一名刑庭法官。
看着被狱警带上来的这位神情黯然、佝偻着背的案件当事人,我眼前立即浮现出了我的那位老同事,那位曾经意气风发的资深法官,想必身陷牢狱的他,现在一定也是这副落寞孤寂的身影吧。
原先是受人尊敬的法官,审判被告人,捍卫法律的尊严,转眼间自己就沦为被告人和阶下囚,成为党纪国法的破坏者,是什么让他走上了人生的歧途?
“自由”发挥的裁量权
说来比较匪夷所思,为了所谓的哥们儿义气,他在审判案件中“自由”地发挥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让关系人得到轻判,事后他还收了5万元“感谢费”。事发后,根据当年的法律,他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作为一名曾经的法官,我知道自由裁量权的配置本是一件好事,因为每起案件都有其具体的情形乃至特殊性,如果简单地一概而论,则容易造成实质上的不公平。正因此,法律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然而这个“自由”也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可以让案件更加正义,可一旦突破了自由的边界,那就会留下权力寻租、滥用职权的空间,对法律尊严造成更大损害,最终也必将危及自身。
交际圈子“出卖”了你
我时常在想,制度是相对固定的,而每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心理因素、人文情怀却存在不小的差别。比如这位老同事,平时江湖义气浓重,交际圈子比较复杂,其最终身陷囹圄,可能不仅仅是某起案件、某笔贿款的偶然性,也有他长期以来生活方式、人生道路选择的必然性。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党员干部要坚守廉洁,固然离不开有效的制度约束,但只有时时洁己、正己、省己;事事慎始、慎独、慎微,才是杜绝腐败的根本。
(杭州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