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纠结事,就找“代言人”
从1.0版到3.0版,不断升级信访代理制度,做到“社会矛盾预防在先、矛盾纠纷苗子排查在先、纠纷发生调解在先、群体性事件防激化在先”。上海市浦东新区六灶镇——
信访工作不容易干,要干得“两头”称好更不容易。不过,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六灶镇,有一批信访代理人走村串户,代表村民反映呼声,争取合法权益,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深受村民信赖。
该镇的信访代理制度自建立以来,已从最初的“1.0版”升级为最新的“3.0版”,随着制度的不断改进升级,镇里矛盾纠纷减少了,村民与政府的关系融洽了,六灶人打官司的也少了。
“1.0版”:“升级”信访接待,跨前一步提供服务
——角色定位和功能由被动工作向主动服务转变
村民有问题来到信访窗口,接待人员记录后转交有关部门,不直接参与解决。这是很多地方长期沿用的信访问题处理模式。
2009年,这一模式在六灶获得了“新生”。
这一年,六灶镇探索建立了信访代理制度,镇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每个村设立信访代理窗口,由村民推选19名信访代理员,在征得村民同意的前提下主动提供信访代理服务。
信访代理员们各有所长,有的长期生活在农村,“老皇历”一清二楚,处理“三农”问题抓准要害;有的是退休的全国十佳检察官,熟悉法规政策,说话情理兼备;有的是退伍军人,有激情,敢担当。由这些信访代理“代言人”替村民“出头”后,村民的一些“烦心事”得到了有效解决。
“我家祖坟被挖了!你快来!”清明节前,曾做过镇农技站站长的“老把式”老陆接到一个村民怒气冲冲的电话。原来,一家企业租用田地种植蔬果,施工队不知其中三家农户田里埋着五具先人尸骨,不慎刨了出来,村民横在挖土机前要讨说法。老陆知道村民对“上扒房屋、下挖祖坟”最为气愤,赶紧疏散对峙双方和围观群众,咨询法官和镇司法所,四次约谈企业,同时与陵园联系购买墓地,迅速、妥善地迁坟,避免矛盾激化,并说服村民放弃过高索赔要求,提出了合情合理的调解方案。
“2.0版”:加强保障和支持,让代理员工作“有底气”
——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排摸化解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没有相关规定做保障,不少村民认为我们说话‘不算数’,我们也觉得开展工作底气不足、‘没感觉’。”回忆起信访代理制度刚起步时的困难,很多信访代理员感受深刻。
针对这一情况,六灶镇加大培训力度,帮助他们适应工作;建立信访代理工作规范,明确信访代理的工作职责、接待规定、处理程序、作风态度等内容;为信访代理工作落实专门办公场所,拨付专项工作经费,完善奖励考核制度,明确有关保障措施,解决信访代理员的后顾之忧。
有了这些保障和支持,信访代理员工作起来就大胆主动多了,不仅是接待村民上门反映问题,更重视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
去年底,有信访代理员发现,连民村几十户村民三年前租给某企业的土地即将到期,大家对续租想法不一。发现这一不稳定苗头后,他们主动挨家挨户上门排摸,发现有5%的村民不愿续租,有一户人家甚至在企业筑路时进行封堵,双方发生冲突。于是,信访代理员立即介入,以理服人,规劝农户不要漫天要价,提出将每亩年租金从1000元提高到1200元,说服大家同意出租。同时又以情动人,让企业负责人主动承诺:“将来经济效益好了,一定不会忘记大家。”很快,村民们收到了今年的租金,企业负责人还在春节期间慰问村里高龄老人和困难家庭,双方和睦相处、成了一家人。
“3.0版”:三级代理联动,集体智慧解决矛盾
——发挥每一级代理的积极性和工作资源最大效用
小矛盾、小纠纷由信访代理员化解;一般问题立足于村信访代理工作站调处;重大矛盾通过镇信访代理工作室处理,力争群众信访不出社区——这是六灶镇“3.0版”三级信访代理工作网络的核心内容。
3月21日,一对开办学前儿童看护点的夫妻直闯镇书记办公会议,指责“迪斯尼配套项目”施工导致其所住房屋开裂,要求拆迁。但项目工程部表示其房屋不属拆迁范围,并继续施工。这对夫妻以为施工得到了镇、村政府支持,一怒之下,将70多名看护的婴幼儿抱到村委会里吃喝拉撒睡。
针对这一情况,全镇各部门及时联动,一方面针对房屋实际受损情况,由镇政府发文建议项目工程部拆迁该夫妻的房屋;另一方面严肃批评了这对夫妻的错误行为,并针对其实际困难,帮助他们租房并整修。这一系列行动感动了这对夫妻,他们主动认错并带着孩子们离开村委会,高高兴兴地乔迁了新址。
“三级代理联动制度的实施,使责任权利和任务分工相对明确,在实践中注意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单兵作业、又有集团作战,可谓是党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最佳帮手。”六灶镇司法所长唐国华深有感触地说。(记者 徐炳文 通讯员 张培峰 彭伶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