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异地交叉办案破解“中梗阻”
请看这样一组数据: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3012件,其中涉及县处级干部38件,涉及乡科级干部362件,经济大案825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47人,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4721.81万元;
对227件重大典型案件剖析整改,督促落实整改措施737条,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748项; ……
为破解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中梗阻”难题,推动“市县一体”查办案件工作协调开展,该市在办案实践中积极探索推行异地交叉办案机制,运用科学制度规范办案操作,提高突破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能力。
“市县一体”,解决办案“中梗阻”难题
2007年,三明市明溪县在查办一起村集体林场被滥砍滥伐案件的过程中,鉴于一名重要行贿人交代事实后遇到来自各方压力的情况,市纪委、监察局运用异地交叉办案手段,对县林业局3名相关责任人实行异地审查,最终查实此案涉及金额共计300余万元,涉案人员达19人,其中处级干部2人、科级干部5人,11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9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县域范围较小,是个“熟人”社会,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难免面临着“说情风”、“关系网”等干扰,办案工作面临阻力较大。
为破解基层办案“中梗阻”难题,三明市纪委、监察局从2007年开始探索实行异地交叉办案。
市纪委、监察局制定《关于实行异地交叉办案的实施办法(试行)》,从制度上加强对异地交叉办案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以市纪委、监察局主导,市县联体、横向配合的异地交叉办案工作运行机制,整合办案力量,改变原先的单兵查办,拓展为协同办案。
2009年,市纪委、监察局在查办永安市高速建设指挥部案件时,经初核涉案人员达13人,于是果断启动异地交叉办案机制,将相关涉案人员指定由三元、沙县、泰宁等县进行异地审查,同时组织协调公安、检察等机关按照职责程序进行查办衔接,缩短了办案周期,提高了办案质量。经查,该窝案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有7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据统计,该市实行异地交叉办案以来,查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14起,挖出窝案串案27件,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三明工作法”,规范异地交叉办案有序进行
2010年4月,三明市纪委、监察局在查办市物资集团公司领导集体腐败窝案时,因案情重大,启动异地交叉办案机制,并抽调30多名市、县两级纪委、公安、检察、审计等单位的业务骨干参与办案。在各地调查组的共同努力下,用时40天就基本查清该公司领导干部集体贪污、受贿、侵占国有资产的违纪违法事实,其中4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异地交叉办案得以顺利开展,离不开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作保障。
2007年该市出台的《实施办法(试行)》,便对异地交叉办案的原则、受理范围、受理方式等事项予以明确规范。
明确受理范围,凡涉及重要部门和单位的案件线索,经初核发现案情重大、复杂的,实行异地交叉办案。具体包括:案情重大、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案人员社会关系复杂导致办案阻力大、干扰多,本地办案机关查办难度较大的;涉案金额较大的经济犯罪案件等。
2008年,明溪县在查处林业局原局长俞某涉嫌受贿案时,因俞某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又是市、县两级人大代表,社会关系复杂。为避免干扰,市纪委、监察局将此案指定由建宁县纪委、监察局查办,仅用了2天就查实俞某受贿8.9万元的违纪违法事实,并将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明确批准程序,市纪委、监察局发现或者受理的下属纪检监察机关管辖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或者线索,可以直接决定是否实行异地交叉办案;下属的纪检监察机关认为需要实行异地交叉办案的,向市纪委、监察局提出申请。
明确责任单位,经市纪委、监察局同意异地交叉办案的,确定案件的调查组负责人、办案人员、办案期限等事项。
2009年,尤溪县在查处县政协科教委原副主任陈某违规投资矿山案件时,遇到很大阻力,办案工作一时陷入停顿。县纪委、监察局向市纪委、监察局提出申请启动异地交叉办案。随后,市纪委、监察局决定将该案交由永安市纪委、监察局查办,最终仅用7天时间便查清了陈某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投资铅锌矿山非法获利405万元的事实。
2009年,市纪委、监察局根据两年来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又制定了该实施办法的补充规定加以完善,对异地交叉办案的责任归属、奖惩措施等方面进一步细化。
“制度化反腐”,增强异地交叉办案综合效应
在开展异地交叉办案的过程中,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运用“信息化、制度化”管理技术,对重要岗位、关键部位人员的权力运行,推行“三查一监控”措施,破解办案风险防控难题。
“三查一监控”,即:日例会分析查、日办案场所负责人跟踪查、派员随机查,实行办案过程监控并同步录音录像,确保办案人员正确行使权力,维护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案管、审理等部门还对办案过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监督者更应接受监督的原则,市纪委、监察局加强从案前、案中、案后等重点环节规范办案行为,先后制定了《案件监督管理办法》、《加强组织处理工作的实施办法》、《查办案件工作纪律》等11项制度,建立异地交叉办案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
与此同时,该市还注重将异地交叉办案成果向预防成果转化,在以案促教、以案促建、以案促管的基础上,查找发案领域、环节、机制制度等方面的漏洞。如尤溪县针对当前农村低保资金管理发放中存在截留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上报市纪委、监察局,市民政局对此专门出台规范性文件,促进对低保资金的有效监管。
2010年7月,市纪委、监察局在总结清流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近些年工程建设领域案件查处情况,制定《三明市工程建设廉洁承诺制度》等12项制度,排查工程建设项目727个,发现问题807个,整改762个,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34件。(叶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