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民生电波”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地下党员用热血维护一条联结上级党组织、通向革命成功的红色电波的故事,事迹感人至深。
如今,在广东省江门市,由江门市纪委、监察局、纠风办、江门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民生热线”,通过完善考评机制,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顺利走过近6个年头,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民心线”,推进了纠风工作建设,也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种尝试。
转换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对党的事业忠诚负责的态度和永远服务人民的理念。
权威地阐释政策,更有力地解决问题
——“一把手”上线,真正听民言、知民愿
“‘民生热线’及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真快,平民百姓有你们的帮助会有更好的明天”。说这话的是旅居美国的华人阿美。
在回家乡江门市新会区省亲时,阿美曾经听人说过“民生热线”节目“很灵”,为民办实事。2006年5月,回到美国的阿美得知家乡的父母买了新房,却因开发商刁难办不了房产证,焦急之余她想到了“民生热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在江门电台“民生热线”网页上留言反映了这一情况。节目组看见留言后,立刻与新会区房产局取得联系。新会区房产局当天即派人调查实情,并为阿美父母办好了房产证。“民生热线”将这个好消息通过网页及时反馈给远在美国的阿美。欣喜之余,阿美在网上留下了上述肺腑之言。
办事“很灵”,其实源自江门各级政府以及职能部门对这条一头代表政府、一头代表市民诉求的“民生电波”高度重视。这其中,坚持“一把手”上线制度,又是电波永不消逝的重要保证措施。
据统计,2005年8月18日开播至今年6月30日,“民生热线”共播出常规节目281期,特别节目11期。7位市领导、下属三区四市的领导、178位(次)部门“一把手”上线通过电波与市民零距离沟通。“一把手”上线,更权威地阐释政策,更有力地解决突出问题,更好地推进民主施政、公共施政、阳光施政,热线节目公信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随行就市,针对性强
——大事小事敏感事,事事有答复
有市民通过热线反映,市场上卖的螃蟹被粗绳捆绑,欺骗了消费者。这件看似小事的市民诉求,一样得到上线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市工商局专门部署了“整治掺杂使假行为”专项行动,各工商所与辖区的螃蟹经营户签订责任书,保证不用粗大绳子捆绑螃蟹出售,并且从当年3月起,每月抽查不少于10个集贸市场,重点就是查螃蟹被粗绳捆绑出卖行为。市民不禁拍手称好!
小事面前,“民生热线”高度负责的态度不变,民生方面的敏感事,热线也不退缩,同样在各级纪委、纠风办支持下,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与市民群众共商解决办法。
每一期“民生热线”,都会安排一个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或行业单位上线。选哪个部门上线,却是“随行就市”。
比如,“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刚出台,市民对于什么是“义务教育”的理解不是很全面,对收费标准也心存疑惑,“民生热线”于是专门约请了市教育局和市物价局的负责人上线;“世界环境日”、“安全生产月”期间,则请市环保局、市安监局负责人;重大节日期间,请汽车客运站等交通部门上线,解答群众买票难、出行难等问题。
因为“随行就市”有针对性,“民生热线”越来越受到侨乡市民的热捧。而且,只要是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不管大与小、难与易,只要“搭”上了这条“民生电波”,都会有答复。
推行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
——切实为民办事,在“解题”上下工夫
首办负责制,即市民或企业反映的问题,所涉及的职能部门第一个承办科室、第一个承办工作人员,要对事情解决承担第一责任,促进问题解决。即使暂时难以解决的,也必须给群众满意的答复。辅之的制度还有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
这是侨乡江门近年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举措。“民生热线”顺利走过6年风风雨雨并获得市民依赖,离不开引入首办负责制,责任明确不推诿,促使解决难题有保障。
2007年4月,市民陈先生反映蓬江区北街花园地37号附近蛇山有山体滑坡隐患问题,多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作为承办部门,时任市政局局长的马克烈于当天下午即到实地了解情况,并请市府办牵头召开了现场会议,召集多个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案,最终促使问题得以解决。
对上线反映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纪委、纠风办明确和细化部门责任,凡因办理投诉推诿扯皮、解决不力引起重大后果、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进行严肃处理,切实做到“一人投诉,万人监督;回答一人,教育众人;处理一事,警示一片。”
“破题”效果到底怎样?“民生热线”节目组提供的一组统计数据很说明问题:到今年6月30日,“栏目共接到市民通过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平台、来信来访等方式反映的问题3306件,其中投诉类1654件、咨询类1235件、建议类等417件,经过政府多部门的重视和处理,3303个问题已有回复,尚有3个问题在跟进中,办结率达到99.9%。”(赵焕明 李桐 江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