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执行“五大难”是这样被破解的
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履行职能,积极参与破解执行难题
曝光“老赖”130名,刑拘57名,执结金额达3.34亿元
结案率、执行到位率同比大幅增长,涉及执行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
今年4月,广东省佛山市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导、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参与的“大执行”工作格局,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纪律等多种手段,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六成以上案件执行不到位、半数以上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执行难”的突出问题,改变法院单兵作战局面,有效破解法院案件执行五大难题。
难题一:“联而不动”
破解办法:建立强化执行联动工作机制
李某、胡某、王某是佛山南海大道北40号铺位的租客,去年11月,其承租的商铺因出租人南海南港商业企业牵涉一宗借款合同纠纷案被法院依法拍卖。随后法院多次发出公告要求李某等租客主动搬离遭拒。经报请佛山市加强执行工作领导小组同意,佛山中院会同公安、街道、供水、供电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上门做工作,成功说服3名租户自动搬迁,顺利执结案件。
今年4月,佛山市成立了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杨晓光任组长,市纪委、监察局、公安局、财政局等22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同时下发《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意见》,建立执行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处理重大信访案件、重大突发事件或暴力抗法事件,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查办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非法干预法院执行的案件。
纪检监察机关协助法院建立信息快速查询机制,设立网上查询快速通道,将公安、银行、国土、建设、工商、税务、社保等部门涉及被执行人身份和财产登记的信息网络直接接入执行指挥中心,实现全市法院执行案件“一站式”查询。
建立追究问责机制,领导小组对各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评议,纪检监察机关对履行职责不力、违法干预法院执行、配合法院执行怠慢的单位及主要责任人进行问责。
该市充分发挥联动机制作用,成功执结了一批重大、疑难案件。截至7月底,仅市中院就执结旧存案件到位标的金额高达3.34亿元。
难题二:“耍赖逃债”
破解办法:建立执行惩戒工作机制
法院在执行丁某申请执行梁某某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中,根据生效法律文书,梁某某应向丁某赔偿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共15.46万元,经查询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有三处房产,但梁某某为规避执行,长期隐匿踪迹,不但拒不履行义务,还给法院执行设置障碍,导致判决无法执行。
法院认为梁某某拒不履行判决“情节严重”,于是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最终梁某某被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罪”判处拘役二个月,成为佛山首位因“赖债”被追究刑责的人员。
针对被执行人“耍赖逃债”、被执行财产难寻这一难题,佛山市纪检监察机关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单位通力协作配合,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妨害公务罪等案件加大打击力度。
针对应执行财产难动的问题,该市通过公安、银行、国土等部门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办理土地、房产、车辆等财产的查封、扣押手续,加大对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的强制执行力度。还通过限制或禁止被执行人在星级以上酒店消费、购买不动产或车辆、租赁高档写字楼等高消费行为,挤压被执行人的逃债空间;通过限制出境等措施,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截至7月底,该市已有2人被追究刑事责任,3人被处以罚款,57人被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另有10人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难题三:“地方保护”
破解办法:建立督办工作机制
在何某申请执行某镇政府工程款纠纷案中,何某早在1998年就向高明区法院申请执行,但该镇政府表示当地经济薄弱,还债较为困难,经法院多次协调,直至2009年才偿还了部分欠款本金,但对余下债务表示不再清偿。
“地方保护”是法院执行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佛山市对执行案件中涉及政府机关、军队、国有企业、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被执行人的重大执行案件,实行重点挂牌督办制度。对党政领导干部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决,以批条子、打招呼等方式干扰执行的行为,纪检监察机关及时介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具有党员、公务员身份的公职人员,如经查实具有妨碍执行或违反规定干预执行及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情形的,组织人事部门通过诫勉谈话、函询等形式,督促其及时纠正,纪检监察机关还将视情节决定是否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在上述纠纷案中,由于被执行人涉及特殊主体,佛山市中院决定依法将该案提级执行,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通过与当地党委、政府以及被执行人有关上级主管单位沟通协调,于今年4月促使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一起僵持多年的案件得到妥善执结。
难题四:“诚信缺失”
破解办法:建立信用公示工作机制
该市高明区法院在执行屈某申请执行叶某买卖纠纷案中,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但被执行人叶某分18次偿还了65.9万元后,对余款68.5万元拒不履行,案件执行陷入僵局。
诚信缺失,是法院案件执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佛山市积极探索建立债务人公示制度,定期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曝光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信息,通过社会舆论力量迫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建立执行征信系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执行失信信息,并在佛山政务网、佛山企业信用信息网、金融征信系统中公布被执行人“黑名单”,使失信的被执行人难以进行借贷、融资、招投标、商贸等经济活动。
自今年6月正式建立执行征信系统后,高明区法院将被执行人叶某的失信信息上报,在佛山市电子政务网、佛山市企业信用信息网执行征信系统中曝光,叶某迫于压力于6月底分3次将未履行的款项支付给屈某,案件顺利执结。
截至目前,佛山市、区两级法院通过媒体向社会曝光了130名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名单,通过佛山市电子政务网、企业信用信息网执行征信系统公布了166名被执行人的失信信息,已有29人迫于已经或将要被曝光的压力自动履行债务共计651.45万元。
难题五:“执行腐败”
破解办法: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执行工作涉及面广、牵涉利益大,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执行不廉洁等问题时有发生。对此,佛山市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查处和问责力度,严肃查处了市中院执行局原局长谢某违纪违法案,追究了市中院执行局原副局长郭某、执行局原法官吴某失职渎职案,有力打击了执行中的腐败及不作为、不廉洁等行为。
同时,该市创新执行监督工作,建立执行内部监督机制。一是建立分段集约执行工作机制,法院强化对执行工作的动态管理,对执行工作中评估拍卖、执行款管理、财产分配等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进行跟踪监督,打破一人包案到底的传统执行模式,由不同的执行人员实施执行启动、财产查控、财产处置等工作,防止执行权滥用。
二是推行执行公开制度,及时将立案、承办法官、执行措施、财产处理、财产分配等执行信息向当事人公开,方便当事人查询、了解执行进展情况。
三是拓宽监督渠道,邀请市人大代表见证案件执行,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汇报执行工作情况,收集意见建议,对新闻媒体反映的执行问题进行核查和处理。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1759件,结案13026件,结案率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执行到位率同比增长近20个百分点,涉及执行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27.78%。(彭德志 林友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