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不在吃喝上下‘功夫’的政府,我们更信赖”
湖北省十堰市狠抓午间饮酒不手软,27名公职人员受到处理,接待费同比下降了32%。一位外地客商说:
因喝酒而“成名”,提起这段经历,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工商分局副局长范某直摇头:“真不知道把脸往哪儿搁。”
那一次,外地兄弟单位到武当山参观,为尽地主之谊,中午聚餐时范某陪客人小酌了几杯。应酬罢客人,范某驾车回单位时被执勤民警逮个正着。交警大队给予其500元罚款、扣12分、暂扣驾驶证1个月的行政处罚。十堰市纪委、监察局对范某进行了通报批评,并在全市新闻媒体曝光,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取消本年度评先资格,成为该市公务员违反禁令受处分“第一人”。
一道“禁酒令”,十堰市拉开了严管干部的序幕。
酒桌上“喝跑”了投资商——市委书记痛斥酒风
喝酒曾给十堰人留下深刻的“教训”。
一位投资商到十堰某县考察投资项目,准备第二天签订投资协议。晚上,有关单位安排就餐。陪客者在饭桌上“各尽所能”,轮番进攻。酒量小的客商很快就瘫倒在酒桌上,被紧急送到医院。这位投资商越想越怕:第一次喝酒就喝成这样,以后还不把命赔进去?出院后,他就带着司机偷偷“开溜”了。接待单位感叹:眼看到手的上千万元投资项目就这样打了“水漂儿”……
部分公务员大吃大喝、喝酒误事的现象,同样引起群众反感。为狠刹“酒风”,十堰市召开五个专项治理动员大会,市委书记陈天会对午间饮酒、机关效能低下在内的“五大顽疾”进行了痛斥:“一些干部中午喝得面红耳赤,坐在会场打瞌睡,这样整天喝酒,哪有心思和精力干工作?”
在大会上,十堰市委、市政府下发了“禁酒令”,所涵盖的单位涉及全市各级党政、人大、政协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文件规定,违反“禁酒令”情节严重或造成恶劣影响和后果的,给予停职处理、行政撤职处分等,并在新闻媒体曝光,对执行午间禁酒不力的单位,追究主要负责人的纪律责任。
明确、严厉的禁酒规定堵塞了午间饮酒的种种漏洞,使过去习惯打着招商引资旗号及喜欢在私人宴请中“灌两口”的干部没有了托词和借口。
27名公职人员被处理—— “禁酒令”折射出执行力
“谁喝酒就处理谁,禁酒令不是‘放空炮’。”2月22日,春节刚过,竹山县上庸镇党委书记董军深入红庙村检查“十个全覆盖”工作。汇报会上,几位村干部“脸红脖子粗”,满嘴酒气,谈起工作一问三不知,董军拍桌而起,当场对饮酒的干部进行了严厉批评。
事后,在全镇干部大会上,违反禁令的干部集体上台“亮相”作检讨,并被记入干部履职失误档案;镇纪委委员虽未饮酒,但在场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其他干部饮酒,也被镇纪委问责。
为防止“禁酒令”成为一纸空文,十堰市专门公布了举报电话,在全市各地各单位显著位置设置了“禁酒令”提示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交警等部门组成督查组,带着摄像机、酒精测试仪、录音笔,经常深入基层进行检查,深入酒店、办公室、会场、交通要道进行“突然袭击”,让公职人员防不胜防,从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禁酒令”的出台如巨石投水,在全市掀起波澜。市、县、乡各级各部门应声而起,纷纷制定出台有力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工作日午间“禁酒令”。
“禁酒令”发布一年多来,该市有27名公职人员受到处理。在今年7月到8月的连续两个月集中暗访中,没有发现一起午间饮酒的案例。
“禁”出机关好作风——
为经济发展营造适宜环境
“你让我中午喝酒,是不是想让我丢饭碗?”面对主人劝酒的盛情,这句话成为干部的口头禅。如今在十堰,工作日中午请公务人员饮酒成为一道难题,“禁酒令”是他们最好的“挡箭牌”。
“喝酒耽误事不说,还伤身体。” 一位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王先生说,“过去一到中午我们就想躲酒,有时甚至关掉手机。自从‘禁酒令’实施以后,午饭一小时之内就能吃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休息,下午工作起来也有精力,提高了办事效率。”
房县是十堰有名的“酒乡”,实行“禁酒令”后上演了一段“失而复得”的故事。一位浙江客商到房县考察投资意向,客人在县城住了几天后,深有感触地说:“房县资源丰富,但这里酒风让人害怕。”最终放弃了投资念头。去年得知政府实行“禁酒令”后,通过进一步考察,决定投资上亿元在房县建五星级宾馆。客商们说:“不在吃喝上下‘功夫’的政府,我们更信赖。”
“中午禁止饮酒,并不是干部职工反感的事情,所以执行起来并没有受到多大阻力。”十堰市纪委党风室主任柴明勋告诉笔者,实施“禁酒令”后,全市接待费同比下降了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