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农门” 走进“铁窗”
——江苏省淮安市原市委副秘书长、市级机关工委书记赵家涛受贿案剖析
2011年9月,一条消息瞬间在古城淮安传播开来,两名正处级领导干部同时停职接受市纪委调查,这在淮安还是第一次,尤其在同事印象中勤恳敬业、作风硬朗、自我要求严格的市委副秘书长、市级机关工委书记赵家涛被调查,是大家怎么也想不到的。
出身寒仕途顺
已到知天命之年的赵家涛出生于苏北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在赵家涛的记忆中,那时如果家里能偶尔吃上一顿肉,他总是不擦嘴,就在上学的路上一边走,一边用舌头舔着粘在嘴边的肉汁,这种回味的感觉一直记忆犹新。
正是儿时的贫穷和劳苦,促使赵家涛奋发图强,他的内心一直有着跳出农门、甩掉穷帽子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学习上付出了比同龄孩子更多的努力。艰辛的付出也让他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但苦于家里太穷,初中没上完就辍学回家了。
因为大家知道他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人品也不错,乡里领导就让他到村办小学当起了代课老师。赵家涛一直很珍惜这份工作,干什么事情都很认真卖力,很快就被调到乡中学任代课老师。在中学教书期间,他白天工作,晚上就趴在煤油灯下继续苦读。十余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换来了甜蜜的果实,他考上了市里的师范学校。由于在学校表现优秀,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市区的一所中学任教,变成了国家干部。
赵家涛并没就此满足,他为自己树立了更高的目标。在忙着教学的同时,他依旧努力学习提高并撰写了不少文章。领导见他既勤奋又灵巧,群众口碑又好,就让他担任了一些职务。短短几年间,赵家涛先后任校团委副书记、副教导主任、副校长,后来又当上区教育局副局长。
走上领导岗位,赵家涛凭借自己超常的办事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一路顺风顺水,又相继担任了副区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建设局局长、市委副秘书长、市级机关工委书记等职务。
拆迁房乱伸手
在担任区里和市直机关部门领导期间,赵家涛干工作一直是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尤其在处理复杂疑难问题和矛盾过程中更是有一套特殊的本领。
城市拆迁是当下最难也最容易激发矛盾的工作,赵家涛因为工作方法独到,盯劲足,再难啃的骨头他就是三天三夜不睡觉,也会磨破嘴皮下足功夫把问题解决好。正是这种不把事情办成决不罢休的韧劲和磨功得到了组织和领导的赏识。大凡有重大工程项目拆迁的任务都交由赵家涛负责,甚至有其他领导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会请赵家涛出马,只要他一出马,用不了多长时间,问题就能搞定,大家不得不佩服他的水平和能力。
赵家涛自己曾经大致排了一下,在任市建设局局长期间,先后负责亿元以上的重点工程拆迁项目就达22个,难怪他在接受组织调查时,一谈到哪个工程项目时,立即流露出自豪的表情,眉飞色舞、大说特说这个项目就是他负责拆迁的,当时不知费了多少神,动了多少心思等等。也正是这种在重大工程项目上的拆迁成绩,让赵家涛一直沾沾自喜,自认为解决复杂疑难问题很有能耐。
得意就会忘形,忘形就会招祸。躺在拆迁功劳簿上的赵家涛成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座上宾,在吹捧声中,赵家涛开始拿点烟酒、购物卡之类财物,先是价值千把元,慢慢的价值三五千也习惯了。
赵家涛在被调查期间曾经谈到第一次收受干工程的周某两瓶酒时的情景,因为当时他对自己要求还比较严格,加之家属管得也紧,在办公室与周某推了几个来回,就是不肯收,周某见此还真的生气了,说:“我们只是朋友,就要过年了,哪家不送个礼,这是人之常情嘛,就这点东西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再说你也没有为我谋过利,别太当回事了。”赵家涛一听这话,想想也对,自己确实没有为人家谋过利,不就是两瓶酒吗,带着些许忐忑就收下了。见赵家涛收下礼物,周某一有机会就到赵的办公室送点烟酒或是茶叶什么的,一来二往,两人慢慢成了酒场上称兄道弟的哥们。后来,周某开始在赵的面前为一些朋友打招呼,请赵出面帮助解决一些小问题,每次赵家涛都是爽快地答应了。随着彼此关系的拉近,周某直接请赵帮忙介绍工程给自己做,当然,周某深谙知恩图报这个道理,平时过年过节小恩小惠不断,赵家涛也认为跟周某已是铁杆朋友,家里有个什么需要的,就直接安排周某去做了。赵家涛知道周是搞工程的,自己家的房子装修没人操劳,正好请周某安排装修一下。新房子装修好了,老房子已装修好多年了,也要重新装一下。自己的房子全部装修了,丈母娘家的房子也请周帮忙装修一下,反正周某手下的人多,至于费用嘛,有时适当象征性地给点,不就是几个小钱吗,要知道自己为周某找了很多财路,仅大工程就不下十几个。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时间长了,赵家涛开始为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感到不平:自己为那么多房地产老板解决了不少问题,要知道对这些搞房地产的老板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拆迁工作耽误个三两个月,他们就得少赚很多钱。于是,赵家涛动起了歪脑筋,他经常在开发商面前说自己为拆迁费了不少力,花了不少功夫,言下之意就是要对他表示一下感谢。
在赵家涛的侧面启发下,开发商葛某为“感谢”他在项目拆迁上的支持,送上2万元,赵认为这钱可以拿,遂欣然笑纳。开发商周某得知赵家涛要买自己开发的房子,直接为其支付购房款7万元,为掩人耳目,赵还把房产挂在了别人名下,总价12万余元的房子,赵实际只支付了5万余元。在谈到该房子问题时,赵还大拍胸脯说这房子不是自己的,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可以拿自己的党性作保证。当纪委同志把装修老板和名义房主的交款凭证出示给他看时,他傻眼了,只得把实情交代出来。这套房子所在小区是个很普通的小区,凭他的身份,应该到一个高档小区购套房子,但因为该小区的老总正好要“感谢”一下这位曾经在拆迁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的领导,一下子就给他“优惠”了20万元……
天上不会凭空掉馅饼,他怎么就不明白,这些老板看中的不是他的人,而是他手中的权,赵家涛“出事”后,四顾左右,昔日百般感恩戴德的那些人,连个人影都找不到了。就连曾经靠他权力运作,在一家外企找到一份像样工作的儿媳,此时也认识到时势已去,一纸协议离开了他的儿子。
铁窗泪悔已迟
纸里包不住火。2008年底,江苏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所欠集资款,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某出逃美国,引发了集体群访事件。因涉案金额高达近10亿元,参与集资人数达7000余人,社会影响巨大,2008年12月21日,公安机关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周某等人正式立案侦查。适逢省委巡视组在淮安巡视,了解到该公司非法集资案的有关情况,要求主动发现和查处非法集资案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
2011年6月11日,周某经“劝返”回国,接受调查。在公安机关调查过程中,市纪委适时介入,以周某为突破口,很快掌握了赵家涛等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线索。同年9月8日,经省纪委批准,对赵家涛立案调查,仅审查4天,赵家涛就基本交代了自己的违纪违法事实,很快就被移送给检察机关。
2012年3月16日,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赵家涛有期徒刑10年,违法所得予以没收上缴国库,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0万元,赵家涛当庭表示不再上诉。
10年的铁窗生涯是何等漫长。一个曾经如此勤勉敬业的人怎么会落到如此下场?痛定思痛,赵家涛把自己走向犯罪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成功的满足感麻痹了自己。平时也参加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但学习不深入,不能触及自己的灵魂,对自己身上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不是严格对照检查,深入剖析,而是轻描淡写,文过饰非,甚至刚愎自用,欲盖弥彰。随着职务的升迁,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关键岗位上,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忘记了一个国家干部应有的操守。在购买商品房时,动起了邪念,谋取了不法利益。
贪欲让自己越走越远。也知道贪欲如洪水猛兽,家属也常跟自己讲要算好几笔账。但在自己灵魂深处,正义与贪欲的博弈之中,往往贪欲邪念占据上风。在房子问题上,当开发企业送钱时,知道这是受贿,也作过拒绝,但最终贪心作怪,自作聪明,想出个以别人名义先购买,一旦时机成熟便占为己有的变通手法。在购买高档小区房子时,面对巨大的优惠诱惑,贪婪之心更是无法克制。贪欲使自己变得麻木不仁,贪欲害得自己在违纪违法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
侥幸导致自己执迷不悟。对自己存在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常常感到心神不宁,在参加警示教育活动过程中也胆战心惊,但始终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当集资案暴发,该公司老总出走,副总被抓后,多少天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但又心存侥幸,估计纪委不会查到自己头上,另一方面又心虚,打电话给名义上的房主,再次强调自己与该房子没有关系。在向市有关领导汇报涉及周某问题时,也未如实交代问题的具体情况,一次次失去了宽大处理的机会。自己深知购买高档小区房子是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也找过开发商提出退款,但开发商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就信以为真,没有再坚持。侥幸,导致自己执迷不悟。
身处铁窗中,赵家涛说已无颜面对家人和亲友,更愧对现已84岁高龄的老母亲对他的养育之恩。但世上没有后悔药,但愿赵家涛的悔恨能教育警醒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不再重蹈其犯罪的覆辙,平安走好人生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