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廉”风劲 顺民意办民需
自2007年以来,该县连续四年持续开展进乡镇、进校园、进机关等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和熏陶。近两年来,同时突出党务政务公开、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两个重点,旨在提升基层干部廉政勤政意识,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
“红色廉政文化讲坛”得民心
“县纪委的同志们讲得太好了,我是从革命年代过来的人,今天的幸福真是得来不易,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一定要让现在的人们熟悉,能鼓舞人们的斗志。”夏津县老红军王德芳感慨的说。
近年来,夏津县纪委把红色廉政文化作为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抽调11名工作骨干,认真搜集整理本地区红色廉政文化素材,充分挖掘如革命志士李思孝、刘胡兰式的小英雄孙洪喜等革命事迹,结合《中国共产党党史》编写了20份生动的红色廉政文化讲课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红色廉政文化讲坛”活动,定期深入基层进行宣传讲解,发挥红色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进一步让“敬廉、爱廉、倡廉”意识在广大党员群众中扎根开花。
为切实提高基层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夏津县定期举办股级以上干部廉政培训班,不但举办专题讲座、集中学习、廉政论坛等活动,并且实行闭卷考试制度,对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干部进行再教育,确保学习活动有实效。截至目前,共计举办廉政教育培训班172次,参与干部达4000余人次,极大提升了基层干部廉政勤政意识。
推进党务政务公开顺民意
“党务政务公开在大的角度讲就是我党以宽广的胸怀坦诚对待群众,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出决策、干工作,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强大政治优势,为我党下一步开展系列工作注入强劲活力。”该县纪委书记刘国亭在全县科级以上干部培训班上如是讲。
夏津县被确定为山东省党务公开试点县之后,高度重视,认真调研,科学部署,严格督查,确立了“探索一条路子,形成一套模式,打造一个品牌”的工作目标,创新思路,顶层设计,注重实效,突出特色,扎实开展了“三万” 活动(进万家门、听万家言、办万家事)、“有话请讲——民心直播”活动、“民意大考”质询活动等一系列党务政务公开建设活动,全县82个部门(单位)和乡镇已成立了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督促检查组,制定了预公开、依申请公开、点题公开等制度,通过党务公开栏、电子触摸屏、党务公开专刊、专题网站以及电子大屏幕等载体,重点公开干部选拔、财政收支、评先树优名单等热点问题,形成了组织、社会、党员群众共同监督的立体监督体系,确保权力真正公开透明运行。
截至目前,全县各单位共走访群众21000余人,收集意见建议1863条,为群众办理困难问题261件;并根据群众反映,对在廉政效能方面存在问题的7个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办民需
“找政府办事不用一趟又一趟跑了,提前打个电话问清楚,带好相关材料和证件,到便民服务中心一次性即可办结。”该县渡口驿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孔德民神采飞扬的说:“要是群众没有时间,打个电话就会有我们的干部帮忙代办。”
夏津县把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民生项目重点抓,提出了“四个到位”即:一是硬件设施到位。从搞好阵地建设、完善办公设施、规范标牌标志等方面加强建设,建成整洁有序、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二是项目进驻到位。根据群众需求,将便民服务项目尽可能多地集中到中心,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站式”便民服务网络,把群众的事解决在家门口。三是内部管理到位。健全工作制度,严格绩效考核,将中心工作人员日常管理、廉洁自律情况纳入考核。在建立内部管理机制的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和管理机制,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四是队伍建设到位。各部门按照“素质高、业务熟、能力强、作风正”的总体要求,择优选派窗口工作人员。窗口工作人员不断强化业务技能培训,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提高了政治、业务素质。
目前,全县共建成便民服务中心9处,入驻项目24个。共接待群众10000余人次,受理群众诉求10件,调处纠纷10件,解答政策2000余人次,为民办实事3400余件。初步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逐步形成了一条连接乡镇、村与群众之间的办事服务链条。服务正向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零距离便民服务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