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八步法”推动纪检监察干部职业道德教育出成效
今年3月以来,江西省吉安县在纪检监察干部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中,探索出多层次、立体式的“八步法”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主题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第一步:理论铺垫。该县安排了党课,内容包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理想信念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让全体纪检监察干部了解政治家成长的规律、政治家的思维方法、老一代革命家成长的轨迹和个性特征等。扩大纪检监察干部修炼政治品格的视野,满足纪检监察干部党性修炼的需要。
第二步:现场体验。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到吉安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将军公园、文天祥纪念馆等场馆接受现场教育,培养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为民服务的本领。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和下访、约访、接访等活动,参加县委中心工作,选择群众矛盾最多的地方、最困难的村组和企业,通过接访和调研亲身体察社情民意,了解或排解矛盾纠纷,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法。
第三步:典型示范。用先进模范人物的精神激励和感染人,使纪检监察干部从先进分子的事迹中寻找差距,起到弘扬正气的示范作用。如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杨善洲、陈超英先进事迹报告会;聘请专家学者作职业道德教育专题报告,取得良好实效。
第四步:警示教育。该县用反面案例《蜕变的权力》中的贪腐典型和本县案列,对纪检监察干部开展警示教育,进行党性原则和职业道德教育,为纪检监察干部提供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党性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注重“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震撼力。
第五步:谈心交心。开展“倾听心声,‘面对面’坦诚交流”谈心谈话活动。对特殊人群“重点谈”——刚调整到位的干部重点谈,让其尽快适应新岗位,更加负责,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长期在一线室和繁重环境工作的干部重点谈,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让其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与温暖;成绩突出,连续受到表彰奖励的干部重点谈,让其戒骄戒躁,再创佳绩;面临特殊情况和困难的干部重点谈,及时了解、解决其困难;有意见、有情绪、有苗头性等问题的干部重点谈,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拓宽内容“深入谈”——涉及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作风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建设等方面内容,不同对象,谈心谈话的主题又有所区别。主要谈优缺点、谈思想、谈工作,谈单位、谈个人,谈现状、谈方向,谈成绩、谈困难。创新形式“灵活谈”——形式上,不设框框、不划圈子、不限时间,增强谈心谈话的互动性,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让干部愿意谈、真心谈。
第六步:讨论自省。纪检监察干部找到并亮出自身存在的问题,用纪检监察干部标准对照自己,做到内容真实、剖析深刻。一是纪检监察干部对本职工作的反省。二是纪检监察干部对周边事件谈自己的看法。三是纪检监察干部对社会的认识亮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事实上,纪检监察干部所谈的一些问题和想法,正是党性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只要组织有方,委局班子积极带头,纪检监察干部是能够通过自我评析找到“规范”问题的。
第七步:点评评议。点评评议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上:一是自评和互评。在职业道德教育和“三大”主题教育暨干部作风整治活动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每位干部自己查找问题为主,按照《党章》、主题活动《方案》、法纪条规的要求,反省和发现自身党性修养、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薄弱点。二是副书记点评。在小组讨论干部自我分析的环节,通过副书记比照干部的自我认知,有针对性的点评,直接评论干部在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方面不愿面对或难以面对的症结点。三是县纪委书记总评。县纪委书记通过“重点谈”、“深入谈”、“灵活谈”,让干部把心打开,把事摆开,把话说开。对干部在“庸、懒、散”、“假、浮、蛮”、“私、奢、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中肯地分析并指出改进的路径,解决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上的困惑,进而促进了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第八步:关注进步。通过建立纪检监察干部党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资料档案,记载纪检监察干部职业道德教育信息,把干部活动开展期间的道德情操、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情况,尤其是民主评议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切实增强纪检监察干部参加职业道德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给纪检监察干部建立档案,了解发展状况,一方面检验反思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以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检查考核干部增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实际效果,提醒、督促纪检监察干部将职业道德分析整改工作落到实处。(供稿 江西省吉安县纪委主任 匡训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