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历史文库

上古及先秦的“民众观”

发布时间:2014-11-19 17:28:16 浏览: 575

今年我写了《永不失望》一书,不失望的理由是看到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生命力极强的“人观”或“民观”。万里长城为什 么要这么长?中国长城不是城堡,不是为了保护城堡内贵族的安全,而是企图保护长城内所有生灵和庄稼的安全。清末该是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有人曾努力于向 西方学君主立宪,结果,中国人抛弃了帝制。而英国王室却存在至今。为什么?不能忽略中国文化里“民贵君轻”的选择力量。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唯一不 曾中断地持续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国传千古而不朽的对“民”的尊重,是最重要的因素。


《尚书》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书。首篇为《尧典》。尧是五帝之一,他最为世人传诵的是不以帝王之位为私有,不传 子而传贤。原文开篇写道:“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赞颂尧的第一个词即“聪明”。这里,“聪明”的含义不是今人赞 扬某人机敏有智的意思。“聪”指听得广远,能融会众人的声音;“明”指看得高远,洞察细微,能像日月那样照见亮处和暗处的事。这是对领袖气质的赞誉。


《尧典》接着写下的经典名句也多如四言诗句式,如“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 万邦。黎民于变时雍。”“百姓昭明”的“昭”字,本义是昏暗中出现一抹亮光,即晨曦。在我读来,这里是讲百姓氏族从昏暗的日子里看到了曙光,进而,尧还协 调万邦的和睦关系。“黎民于变时雍”,是说天下众多人民也随着变得友好和睦了。你看,在《尧典》里,领袖与人民的关系已讲得如此智慧而生动。


尧时期还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皋陶,他辅佐了尧舜禹三代帝王。《春秋》称“尧得皋陶,聘为大理,舜时 为士师”,后世史家解释说,这是讲皋陶被任命为司法大臣。我读《大禹谟》,也见舜帝赞扬皋陶司法的功劳。皋陶却回答说:“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 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这是说,最重要的并非我司法的功劳,而是舜帝您的德行没有失误,对下级行政简约,对民众宽容大度;惩罚不牵连 子孙,奖赏施及后代。对过失犯罪,即使罪大也会宽宥;对故意犯罪,虽罪小也要惩罚。遇罪行轻重难定,从轻发落;遇功劳大小难定,从重奖赏;宁可错放罪人, 也不错杀无辜。这种珍惜生命的品德,合于民心,这是人民遵循法制的原因。


我读《尚书》,每每惊叹于这是4000多年前的人说的话。这里的“罪疑”不是现在讲的“疑罪”。“疑罪”是讲 不能确定有没有罪。“罪疑”是指已经确定有罪,但在量刑上难以把握轻重,怎么办呢?皋陶说:罪疑惟轻。遇到罪行轻重难定,只能从轻,必须从轻!这里面是有 对人民的情感的。如果对人民没感情,就可能取相反的态度。


就在上述“皋陶说”中,他讲的是:这是由于舜帝您的德行没有失误,所以人民才遵循法制。面对舜帝对他的赞扬,他并非自谦,他深知如果帝王失德,即使有法制,法制也会废弛,那就没有天下安宁人民和睦了。


今天我们讲“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尚书》中这段“皋陶政治观”则是开先河的,而且讲的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并视德治比法治更重要。前者为国民之灵魂,后者是方法。


我读《皋陶谟》,见开篇即皋陶对大禹说:诚实地遵循和履行德,就会英明而使大臣们和衷共济。大禹说:对啊!可 是怎么才能做到呢?皋陶说:要谨慎地从修养自身做起,且要持之以恒。还要教导自己的九族亲戚们敦厚诚朴,才会有民间贤明的人来勤勉地辅佐。如此由近而可至 久远,在于从自身做起啊!(原文作: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大禹听了这番话不禁拜谢道:说得好!皋陶说:还要知人,还要安民。


在这段对话中,皋陶对大禹推心置腹地讲述了最高执政者的四项要务:修身律己,教育亲属,知人善任和使民安居乐 业。在这篇《皋陶谟》中,皋陶还讲出执政九德。大禹问:何谓九德?皋陶说: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 厥有常,吉哉!


皋陶说的这九德,是充满哲思和智慧的,每字所凝聚的意蕴,千古以来都很耐人寻思。我不敢说能解其妙,只能勉强 释读领略意会,我以为这九德是说:宽容而又严肃谨慎,温和并有主见,真诚坦率而又恭谦,有才华并恪尽职守,兼听而又果断坚毅,正直而又随和,简朴而廉明, 刚正而踏实,坚强勇敢而又符合道义。这九德彰显于日常行政,就有吉祥啊!皋陶接着说,能做到三德,就可以做卿大夫;能做到六德,就可以做诸侯;如果能把九 德普遍施行于政治,使有德才的人担任职务,那么官员都是才德出众的人了。众大夫互相学习效仿,百官各尽职守,并顺应自然,很多功业都可以建成。


皋陶没讲能做到九德就可以做帝王,但这九德,是对国家最高领导集团执政的最高要求。《皋陶谟》的最后一句话 是:“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意思是:我没有什么智慧,只是想辅佐帝王治理好国家吧!《尚书》中的《五子歌》,大约是中国最早的诗歌。《五子歌》首句 就咏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说,人民可亲近而不可轻视。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固才有国家的安宁。这是很明确的民本思想 了。这民本思想是以亡政失国的血的代价换来的。


其背景是:大禹去世后,大禹的儿子启掌国政,启把帝位传给儿子太康,太康因失德而失国,太康的五个弟弟和母亲逃到洛河边,悲伤地追述先帝大禹的教诲,这便是《五子歌》的来历。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记有此事。


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千古传颂的民本思想。孟子这思想是可以上溯到《五子歌》中的民本思想的。


《尚书·盘庚》中盘庚帝对大臣的训话, 也充满了要贵族大臣们关心民瘼、“恭承民命”的教导。如他讲的“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那段话,意思是我不会任用贪财的人,而会恭请能帮助黎民谋生者来肩 负重任。能躬身为民众谋安居乐业的,我将重用。今天我把我反对什么赞成什么都告诉你们了,你们不要没听见。听着,不要总是聚敛财富,要为民谋生以建立功 勋。要把德政广施于民,要永远与民并肩同心。《盘庚》最后一句话的原文是:“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盘庚》记载的是盘庚迁殷的事迹。迁殷的原因,通常的说法是迫于常闹水灾而迁都。我读《盘庚》,见大多数贵族 都不愿搬迁,有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可见,即使有水灾,但商首都并没有到不能居住的地步。再读盘庚对贵族臣僚的训话,可见商朝的贵族臣 僚们已经腐败堕落得危机四伏。“若火之燎于原”,还能扑灭吗?这是盘庚说的话。我因之以为,盘庚迁殷的主要原因不在自然因素,而在政治因素。盘庚几乎是 “独断专行”地迫使贵族官僚们迁都,他带领贵族和臣民渡过黄河,迁徙到殷,就在长途跋涉和重建新首都的艰苦过程中,通过必然的淘汰和纳新,锻炼改造了官僚 队伍。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中期,衰落的商朝经过迁都,整顿政治,得以中兴,又历时250多年。最后到商纣帝时期,商朝祖先曾有的“人民观”被遗忘殆尽。


有句话说“殷鉴不远”。距离商最近的是周,周如何汲取殷灭亡之鉴?周公认为,殷失天下,是因为失德,民与之离 心离德,于是“天降丧于殷”,所以靠“天命”统治天下是靠不住的。周取代殷,是因为与民同心同德。这就把“民心”抬到比“天命”还高的位置。至此,尧舜禹 时代的人民观被西周王朝的统治者继承下来。


此后中国社会经历了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转型,生产力进步引发经济社会的剧烈动荡和嬗变。这是个讲财富,讲 实力,讲权谋,礼崩乐坏,道德沦丧,战车隆隆,生民涂炭的时代。这是孔子游说列国建议施行仁政而没有一国采纳的时代,这是老子弃职归隐乡间的时代。看起来 这社会是弱肉强食,上古文明如同在战火中付诸一炬灰飞烟灭,人民被视如草芥,再没有哪个政权会认为人民有什么重要了……可是,身穿布衣的孔子,还是把尧舜 禹乃至周公时期以“民本”、“民心”为重的思想继承下来了。孟子等又把先师孔子的思想继承下来了。以至千古以来,“上报社稷,下安黎民”成为中国古代不少 官员从政的主流理想。这正是文化的力量。


我曾经专程去山西拜访了“陶寺都城遗址”,拜谒尧帝、舜帝陵庙,还去洪洞县甘亭镇士师村拜访了皋陶庙,看到在 士师村原皋陶祠遗址上新建起我国首家司法博物馆——华夏司法博物馆。我拜访士师村时总想,《春秋》称皋陶为“士师”,是誉称皋陶为官员的老师吧!其实皋陶 何止是官员之师,从《大禹谟》、《皋陶谟》看,皋陶还堪称帝王的老师。他讲的修身律己,教导亲属和知人善任,都是为了安民。他讲执政所需要的德才,乃至讲 司法要有珍惜生命之道德,都是为了“洽于民心”。民心是衡量政治是否昌明的标尺。在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献中,“人民”观确实已经存在,并且非常智慧,有烛 照千秋的光辉了。所以,孔子把皋陶同尧舜禹并称为“上古四圣”。皋陶的思想是影响了孔子的。你看,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皋陶论修身、管好九族 亲属,方能知人善任治国安民的思想,不是一脉相承吗?(王宏甲)

更多推荐
更多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被誉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圣人。明正德五年(1510),...
作者:蔡玫 肖琼兰2024-03-25 22:22
 【清廉网】张联桂(1838年-1897年),字丹叔,一字韬叔,生于江苏扬州府江都县浦头乡,历任灵川县知县、贺县知县、全州知州、广西提刑按察...
来源:秀峰区纪委监委2022-07-19 08:40
【清廉网】(胡遵远)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洪学智上将夫人张文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作者:胡遵远2022-06-06 08:40
【清廉网】​1943年秋,统治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和立煌(安徽省金寨县的前身)警备司令部逮捕了隐蔽在国民党军政机关内部、坚持“地下”...
作者:胡遵远2021-08-20 09:48
【清廉网】​(江苏省射阳县纪委监委 陈玉军)​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有一个镇叫“特庸镇”,是以革命烈士胡特庸名字命名的。...
作者:陈玉军2021-08-11 08:03
 【清廉网】​(高铁军)​多松年(1905-1927) ,蒙古族,又名多寿,蒙名乌力吉图。1905年4月出生于归绥市(现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
作者:高铁军2021-06-08 08:18
【清廉网】​在胡耀邦同志纪念馆陈列着这样一封特别的信件,这封信件的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来源:胡耀邦故里管理局2021-05-21 08:40
【清廉网】​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初夏的阳光洒进一处依山而建的院落,一尊雷锋塑像在绿树红墙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来到塑像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谢璐2021-05-19 09:05
【清廉网】(胡 遵 远)1931年1月中旬,鄂豫皖红四军成立后,鉴于进攻苏区的敌人处于守势,遂决定开始进行进攻作战。 2月2日,红四军攻打...
作者:胡 遵 远2021-05-16 08:30
时任城工部部长的刘仁为地下工作者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一律停止组织生活,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允许和亲友往来,不允许到公众场合活动,不许上影剧院,...
来源:东城区纪委监委2021-05-15 08:43
【清廉网】韦祖珍(1912年8月-198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广西东兰人。受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影响,韦祖珍16岁参加农...
来源:东兰县纪委监委 东兰县党史研究室2021-05-07 09:27
【清廉网】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开幕,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七人、候补委员三人组成...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刘社建2021-05-06 08:35
 【清廉网】​(易舜)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38岁。在李大钊牺牲94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推出“播火——李大钊革命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易舜2021-05-05 08:48
【清廉网】你可能想象不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前身)和省立第一中学的课堂上,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被列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开此先...
来源:石榴云2021-03-01 08:31
【清廉网】(胡 遵 远)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
作者:胡 遵 远2021-02-05 12:11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