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史鉴:戒贪保廉
清廉而不贪,是人们的期盼,更是为政者及家人的福分。《楚辞·招魂》说:“朕幼清以廉洁兮。”王逸对此注释:“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的人为无所求而快乐,贪婪的人为物欲不能满足而忧伤。
庄子说:“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食、色、其他的金钱物质享用,都是“嗜欲”。一个人如果欲望太多,他就缺少智慧与灵性,就会蒙受损失。因此,应努力做到去嗜欲以养心,寡酒色以清心,诵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贪则昏,不谙事理,不讲情感,徒生烦恼,失去理智;贪则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偏概全;贪则失节,不讲礼义廉耻;贪是隐形杀手,贪则自毙,这是必然结果。
商代太师箕子(纣王叔父),有一次发现纣王用上象牙筷子,敏锐地预测到必然要配用上犀牛角、玉石做的杯子,必然要吃山珍海味,必然要盖楼堂阁馆。箕子说:“吾畏其卒,怖其始。”害怕它的萌芽,会带来祸害。如同箕子所料,过了不久,商纣王开始贪图享乐,建造了肉林、酒池,让成群的男男女女赤身裸体追逐戏耍,……骄奢淫逸至极,导致商朝灭亡。
陆游诗云:“利欲驱人万火牛。”意谓在欲望驱使下,人就像有万条“火牛”在屁股后面顶撞着,疯狂地奔逐,拼命地追赶,哪怕是豁出命,也不在乎。用这种情境来描述贪欲,也是比较贴切的。
“火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进攻方法。战国时期,齐将田单集中了一千多头牛,牛角上缚以利刃,牛尾系上易燃物,聚集五千壮卒,各执利器跟随牛后,驱向军营中,点燃牛尾上浸油的扫把,牛群激烈奔逐,角刃所触,非死即伤,敌军惨遭败绩。
贪污腐败是个顽症,即使在康乾盛世,仍有索额图、明珠、和珅这样的大贪污犯。“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和珅在自缢前如是说,可惜他理悟的太迟了。
近些年,职务犯罪群体性特征突出,采用内部串通、内外勾结的方式合伙密谋,联手作案,包括亲朋联手——家庭性特征明显,有“全家上阵型”,有“夫唱妇随型”,有“情人、兄弟合伙型”。离退休前“捞一把”,属于“晚节不保”型,已到天命之年,拉了半辈子车,仕途到了尽头,赶快“捞一把”,结果走向坠落,身陷铁窗,拿金钱买刑期,一失足则千古恨。
从以上情况来看,违法违纪者不是智力低下,而是都有一种贪婪心理、攀比心理(怕吃亏)和侥幸心理。这种过度的欲望会给人带来烦恼,带来灾祸。贪是万恶之首,贪欲必须遏制。
一名犯罪领导人员在忏悔书上写道:没钱的时候,总想有钱,可一旦有了钱,也就添上了心病。从贪污公款以后,我的心一直就没平静过,我就像一只惊弓之鸟,一天到晚总觉得紧张和不安。我见不得庄严的警徽,听不得尖利的警笛,就连电话铃一响都感到紧张不已。领导一找我谈点什么事,我的第一反应首先是,是不是我的事儿犯了?但心存的侥幸心理,还是堵死了我的退路,使我在犯罪的深渊里越陷越深……
在看守所里等待判决的日子是难熬的。在冰冷的牢房中,我与一些大镣加身的死刑犯关押在一起。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中就有被拉出去再也回不来的,我知道,那是执行死刑了。我也知道自己贪污近百万,下场比他们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就是这样天天在悔恨和恐惧中度日如年地煎熬着。直到这时,我才感觉到没有钱的日子尽管不风光,但自己却还是个堂堂正正的人,而不义之财只会使人最终变得像我这样人不人鬼不鬼。
人生最大的烦恼和痛苦,不在自己拥有得太少,而在自己贪欲过多。总是奢求,期望值太高,贪欲过度,犹如区区小蛇想吞掉西双版纳象群一样可笑。而放纵贪欲这匹野兽比冲出笼子的老虎还可怕。话说得重一些,放纵贪欲而不从正道弄来的钱财,那是凶钱,是送人走上黄泉之路的“冥钱”。老子说:人富贵了,就容易产生骄奢淫逸的心理,反而容易犯错误。此时应把富贵看得淡一些,要有几分山林雅趣。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少数领导干部蜕变为腐败分子和反面教员,应当成为全体党员及领导干部明断得失的明镜。应当用这面镜子照一照自己,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放松了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是否只讲人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性、只讲义气不讲正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珍惜工作岗位、个人名誉、家庭幸福,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贪得的人,身上富有了,内心却还有那么多的不知足;知足的人,身上或许贫穷,内心却很知足。经常感到知足,才能真正享受生活本身的幸福和快乐,才是真正富有的人。正如一首诗所言:“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中见,人情淡始长。”
无形的财富比有形的财富更为重要。快乐并不是拥有很多,而是倍加珍惜拥有的,懂得享受拥有的。应努力做到去嗜欲以养心,寡酒色以清心,诵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领导干部要培养有益身心健康的情趣,把好兴趣关。生活情趣可不是小事。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不能恣情放纵,而应当把它与官德的修养联系起来,对有利于官德修养的则育之,不利于官德修养的则弃之,介于有利与不利之间的则节之。
清正廉洁是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也是党的干部永葆先进性的本质要求。职务意味着责任和义务,也意味着奉献和牺牲。因此,党员干部除了用权力为党和人民办事、正当享有自己的一份利益外,决不能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一定要经常思虑自己的责任,靠党性来调节自己的欲望,保持清廉本色,远离职务犯罪,不辱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正如薄熙来所说,在有限的人生,“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作者: 于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