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临西:与时间赛跑的白衣战士
清廉网讯(王利锋)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守护百姓的健康,临西县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冲在第一线,成为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主心骨”和“定心丸”。
这些“白衣战士”,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用满腔的工作热情来履行自己的使命。
“跟我来,是最有力的动员令”
“在疫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2003年抗击非典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副院长张金波深有感触。1月23日下午4时30分,接到临西县防控指挥部向中医院下达的“准备隔离病房、接纳“疑似患者”命令之后。他迅速召集各科室及相关医护人员,将住院病人和医护办公设施转移安置,设为“疑似病例隔离留观处”。仅两个小时全部准备就绪,6点多疑似患者得以顺利入住。“我是副院长,我来当这个组长最合适!”王宪华挑起专家小组组长这副重担。副院长黄立玉成为患者化验样品、药品和隔离病房医护人员所需物品的“传送员”。负责院感及后勤工作的副院长王金涛,指挥若定,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每一项分内应急工作。
每每说起这场疫情狙击战,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异口同声:“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第一个出现的必定是党员干部的身影。”
中医院支部书记、院长张明旭感慨地说:“在关键时刻,领导干部是稳定队伍的定心丸,鼓舞士气的一面旗,跟我来,是最有力的动员令!”
“把本职做到最极致,是最好的团队联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院感科主任李凌云,护理部主任闫学山每天穿梭于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发热门诊处、预检分诊处、导医分诊处、医疗废物管理处、隔离病房处。她们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从如何戴口罩,戴帽子到穿防护服,封领口,一个人一个人,一个动作一个动作不厌其烦地反复交待和示范,为医护人员筑牢第一道安全防线。那些天,她们平均每天走两万多步,逢人就讲,口干舌燥,晚上回家后累得一动也不想动。
药械科的同志按照国家中药局下达的方剂连夜加班加点熬制中药,先送到一线工作人员面前,后又扩大到从武汉返乡的600余名务工经商人员及重点人群。10000余剂中药带着中医院医护人员的无限爱心,温暖着全县人民的心。
护理人员成为照料隔离发热病人的主力军,糖尿病科护士长李丽和针灸理疗科护士长冯晶,率先坚守在对疑似病例的护理岗位上,护士孙蒙等整个春节都是在隔离病房度过的,她们尽心尽力地照料着每一位发热患者。县城隔离点护士24小时坚守岗位。在非常时期,供应室老护士汪静身穿防护服为发热病人采取样本。
预检分诊处,作为进入医院的第一道关卡,王全磊等六名医护人员顶着风雪为进入中医院的人员测量体温,保证不漏检一个发热病人。发热门诊的李敬秋等24小时吃住在医院,轮流坚守,确保让每个发热病人能及时就诊。
“我是90后,关键时刻往前冲!”
武汉医护人员告急的信息烧灼着中医院医护人员的心,他们纷纷向党支部请战,随时听从党召唤,奔赴武汉疫区第一线。在报名的名单中,闫学山等7名90后的女护士。
她们在家庭中,担负着众多角色:是女儿,是媳妇,是妻子,更是孩子的母亲。这些最“拔不动腿”的人,都义无反顾的向党支部递交了驰援武汉的请战书。郭婷婷这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的8岁,小的才3岁,她在外科当了八九年护士,“我的知识,技术是党给的,国家给的,当今国家有事了,理应该我们出把力了。”孙蒙在医院当护士,爱人是放射科医生,两人都在抗疫第一线。而且她参加了全院第一个疑似病例的全程护理工作。她骄傲地说,我们年轻,身体健康,免疫力强,驰援武汉最应当。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