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说自己是牛“牛”在那?
![]() |
“牛”吃得是草,挤出的是奶;象牛一样,就是不图给予,乐于奉献。彭德怀元帅功劳显赫,可是其以一个普通党员、普通一兵、普通公民的标准要求自己, 1930年夏,他身为军长,由于战事频繁、生活艰苦,一天深夜,竟晕倒在桌旁。警卫员暗地里请炊事员下了一碗汤面,彭德怀看到面汤里有几片猪肝,非常严肃地说:“谁给你这个权力?我一再强调,红军官兵平等,当官的不能搞特殊!”而对老百姓生活却牵肠挂肚,大的不说,就说小事,在敬老院里看到老人吃瓜菜,冬天睡篾席,盖破被,他忍不住说:“这是什么幸福院,有名无实!”在建国10周年大庆的前夕,彭德怀迁到北京西郊的挂甲屯,在那里,他的心和人民贴得更紧了。他把自己院子里的水管接到街上,使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下雨天,他把危房户人家请到自己院子来住;谁家生、老、病、死,他都去过问,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呼声,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他的心。从他的身上,体现出“牛”的奉献。
彭德怀刚正不阿,肝胆相照,反对搞特殊化,谁要是违犯了,即使是同乡、战友也毫不留情面。他曾说“第一自己不贪,第二不给人家送,第三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挡回去。”每次离开一个地方,上飞机,上火车的时候,他总是十分警惕地看看周围,是不是多出了什么东西.有一次,他发现多出了几个捆好的篓子,他问警卫员:“这是什么?”警卫员说:“人家送给你的水果.”彭总着急地说;“说过多少遍了,不许任何人拿着公家的东西送礼,这是什么作风?是国民党吗?快搬下去,以后,任何东西一点都不许收.” 与彭老总相比,我们一些官员工作讲轻松,生活讲享受,吃喝接待讲“稀奇”;宾馆住宿讲“星级”;坐骑豪华讲“排量”;出国旅游如“逛公园”,与彭老总的“牛”性相差甚远。
彭德怀“牛”精神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他是人民的好儿子,是名符其实人民的“牛”。在当今的年代品味彭德怀的“牛”劲,更受人爱戴,更值得人学习。罗瑞明
大白天,一个高三班主任去参加优秀教师表彰大会,路上被几名警察误认作凶犯而实施抓捕。教师以为遇匪慌张而逃,警察逮住后一阵痛殴。赶来的同事急忙讲明是县里中学老师,而警察却说“打的就是老师”。直到第二天晚上之前,有关方面依然没有一个能够令人接受的说法,超过一万师生和群众连夜到政府请愿。这起事件不久前发生在四川省射洪县。稍后几天,副县长兼公安局长已经被撤职,涉事警察停职待处理。警察抓罪犯用螳螂捕蝉招式,尚属合法,抓捕而殴打属滥用职权,明知抓错了人仍然殴打,是权力的专横。 权力越专横,隐藏在后面的魔鬼就越多。按理说,民主法治观念日益深入官心民心,权力制约机制也愈发健全,权力的专横和恣意必然受到抑制,谦逊和收敛应该是权力的日常面貌。然而权力专横的现象并没有明显减少,在许多方面甚至更加肆无忌惮。比如强拆,民众再多的自焚和跳楼,再快的立法,都无法阻止一排排轰鸣的推土机。有的地方甚至召开强拆动员大会,领导们痛感“等不起”,发誓要除掉一切“钉子”,粉碎一切“绊脚石”,打死一切“拦路虎”。显然,作为个体的几个警察和作为群体的各级官员,都有着共同的推动力,其动力之强大,足以使广大民众的声音沉没,足以使一切抗争止息,哪怕是以悲剧的方式。 当今政坛职场,崇尚霸气已经成为一种醒目的政治时尚。威权时代正在造就着一批批权威气质十足的大小官员。动辄斥责甚至辱骂下级和群众,成为一些领导的风格,仿佛不会骂人就不配当领导。领导决策说一不二,已经成为手握权柄者的集体品格,只要是领导批示,甚至一句随意的口头表态,也必须连夜落实,有错另外再说。捧官心态俨然成为所有下级的集体心理,“擦鞋”就是官场里常态化的工作方式和生存方式。在一些地方或部门,对领导早已不称同志或职务,也不称老板了,直接称呼老大,只要不是在摄像机面前,弄得官场跟黑社会似的。官场充盈和膨胀着霸气,则霸气一定需要越来越多的释放渠道,所以自然而然,对待群众的权力专横,已经不需要任何生长激素,领导对下级,操持去留予夺甚至也不必暗中进行。 领导希望建立政绩,对于庸碌懒政者来说,是一种进步。然而,政绩的恶性竞争摧毁着阻碍政绩的一切。特别是当政绩与官员利益显性或隐形挂钩的时候,政绩急躁症就弥漫开来。一些官员任职一方一部门,屁股还没坐热就抛开前任已有路数和已有投入,另起“创新”思路和“改革”项目之炉灶,抓住博弈机遇。项目决策和预算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又为这种恶性竞争提供了制度环境。当然不是没有阻力,但恰恰是为了克服和消除阻力,一些领导显然有意识甚至着力地显示和运用自己的霸气与专横,在执政竞争中,强力推行一个又一个政绩工程。政绩的恶性竞争,必须要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在理由的正当性中,纠缠着不能言说的私利,公开场合又要正面宣传,作秀的场合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豪华,摄像机调度非常娴熟,照片中亲民程度超过孝敬父母。政绩、私利、竞争、行政问责与贪腐的风险,纠结而不能剥离,于是官场人格分裂症爆发和流行,致使一些官员行为疯狂扭曲。 占领道德高地之后,就把道德变成为巨大的吞噬力量。行政推动成为无所不能的主导力量,行政官员就占据了各种道德高地,一切施政行为都具有了崇高的正当性。发展的目标如同执政前的革命目标,可以扫荡一切,所以从内心深处不害怕牺牲,包括牺牲民众的切身利益。改革成为伟大目标之后,恰如势不可挡的潮流,顺昌逆亡。改革的革命性,在带来变革成就的同时,也被一些利益掠夺者用来作为掠夺的工具,以公共利益的名义侵吞民众利益,顺手中饱私囊,并且把民众扔到改革的垃圾堆。为了社会公共安全打击黑恶势力成为执政要务之后,即使违反法律程序牺牲法律公正也在所不惜。当某一个举足轻重的宏大项目需要完成的年代,“一切为了啥啥”就成为巨无霸推土机,所有的利益主张都必须让步。手握正当性,就可以压倒一切,于是,压倒一切成为新时期为官者的英雄气概。这里,改革、发展和“啥啥”的正当性的确不必怀疑,但是,任何目的的正当性都不能自动表明手段也具有正当性。再高尚的目标都不能不计手段和不计成本。站在道德高地上,“不惜任何代价”成了谁也不能说三道四的执政方式。然而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朝着高尚目标,手段选择错误,油门当成刹车,手段终究会成为埋葬目标正当性的铁锹。 调查组没有考证那几个警察说“我就是110”“打的就是老师”这话的时候,是气急之下的率性之语呢,还是已经明知是老师但就是敢打你,你算什么东西,但不管是哪种情况,权力专横在此暴露无遗。从这个角度讲,那个教师也许是幸运的,因为他跑得慢,被抓住了,如果他跑得比警察快,因“拒捕”而当场击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警官只能算“官”中的低端,低端的专横很多时候是由上端传导和弥漫而来。所以,消除权力专横,始终密闭隐藏的魔鬼,必须从整个政坛职场入手。(作者系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
![]() |
大白天,一个高三班主任去参加优秀教师表彰大会,路上被几名警察误认作凶犯而实施抓捕。教师以为遇匪慌张而逃,警察逮住后一阵痛殴。赶来的同事急忙讲明是县里中学老师,而警察却说“打的就是老师”。直到第二天晚上之前,有关方面依然没有一个能够令人接受的说法,超过一万师生和群众连夜到政府请愿。这起事件不久前发生在四川省射洪县。稍后几天,副县长兼公安局长已经被撤职,涉事警察停职待处理。警察抓罪犯用螳螂捕蝉招式,尚属合法,抓捕而殴打属滥用职权,明知抓错了人仍然殴打,是权力的专横。 权力越专横,隐藏在后面的魔鬼就越多。按理说,民主法治观念日益深入官心民心,权力制约机制也愈发健全,权力的专横和恣意必然受到抑制,谦逊和收敛应该是权力的日常面貌。然而权力专横的现象并没有明显减少,在许多方面甚至更加肆无忌惮。比如强拆,民众再多的自焚和跳楼,再快的立法,都无法阻止一排排轰鸣的推土机。有的地方甚至召开强拆动员大会,领导们痛感“等不起”,发誓要除掉一切“钉子”,粉碎一切“绊脚石”,打死一切“拦路虎”。显然,作为个体的几个警察和作为群体的各级官员,都有着共同的推动力,其动力之强大,足以使广大民众的声音沉没,足以使一切抗争止息,哪怕是以悲剧的方式。 当今政坛职场,崇尚霸气已经成为一种醒目的政治时尚。威权时代正在造就着一批批权威气质十足的大小官员。动辄斥责甚至辱骂下级和群众,成为一些领导的风格,仿佛不会骂人就不配当领导。领导决策说一不二,已经成为手握权柄者的集体品格,只要是领导批示,甚至一句随意的口头表态,也必须连夜落实,有错另外再说。捧官心态俨然成为所有下级的集体心理,“擦鞋”就是官场里常态化的工作方式和生存方式。在一些地方或部门,对领导早已不称同志或职务,也不称老板了,直接称呼老大,只要不是在摄像机面前,弄得官场跟黑社会似的。官场充盈和膨胀着霸气,则霸气一定需要越来越多的释放渠道,所以自然而然,对待群众的权力专横,已经不需要任何生长激素,领导对下级,操持去留予夺甚至也不必暗中进行。 领导希望建立政绩,对于庸碌懒政者来说,是一种进步。然而,政绩的恶性竞争摧毁着阻碍政绩的一切。特别是当政绩与官员利益显性或隐形挂钩的时候,政绩急躁症就弥漫开来。一些官员任职一方一部门,屁股还没坐热就抛开前任已有路数和已有投入,另起“创新”思路和“改革”项目之炉灶,抓住博弈机遇。项目决策和预算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又为这种恶性竞争提供了制度环境。当然不是没有阻力,但恰恰是为了克服和消除阻力,一些领导显然有意识甚至着力地显示和运用自己的霸气与专横,在执政竞争中,强力推行一个又一个政绩工程。政绩的恶性竞争,必须要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在理由的正当性中,纠缠着不能言说的私利,公开场合又要正面宣传,作秀的场合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豪华,摄像机调度非常娴熟,照片中亲民程度超过孝敬父母。政绩、私利、竞争、行政问责与贪腐的风险,纠结而不能剥离,于是官场人格分裂症爆发和流行,致使一些官员行为疯狂扭曲。 占领道德高地之后,就把道德变成为巨大的吞噬力量。行政推动成为无所不能的主导力量,行政官员就占据了各种道德高地,一切施政行为都具有了崇高的正当性。发展的目标如同执政前的革命目标,可以扫荡一切,所以从内心深处不害怕牺牲,包括牺牲民众的切身利益。改革成为伟大目标之后,恰如势不可挡的潮流,顺昌逆亡。改革的革命性,在带来变革成就的同时,也被一些利益掠夺者用来作为掠夺的工具,以公共利益的名义侵吞民众利益,顺手中饱私囊,并且把民众扔到改革的垃圾堆。为了社会公共安全打击黑恶势力成为执政要务之后,即使违反法律程序牺牲法律公正也在所不惜。当某一个举足轻重的宏大项目需要完成的年代,“一切为了啥啥”就成为巨无霸推土机,所有的利益主张都必须让步。手握正当性,就可以压倒一切,于是,压倒一切成为新时期为官者的英雄气概。这里,改革、发展和“啥啥”的正当性的确不必怀疑,但是,任何目的的正当性都不能自动表明手段也具有正当性。再高尚的目标都不能不计手段和不计成本。站在道德高地上,“不惜任何代价”成了谁也不能说三道四的执政方式。然而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朝着高尚目标,手段选择错误,油门当成刹车,手段终究会成为埋葬目标正当性的铁锹。 调查组没有考证那几个警察说“我就是110”“打的就是老师”这话的时候,是气急之下的率性之语呢,还是已经明知是老师但就是敢打你,你算什么东西,但不管是哪种情况,权力专横在此暴露无遗。从这个角度讲,那个教师也许是幸运的,因为他跑得慢,被抓住了,如果他跑得比警察快,因“拒捕”而当场击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警官只能算“官”中的低端,低端的专横很多时候是由上端传导和弥漫而来。所以,消除权力专横,始终密闭隐藏的魔鬼,必须从整个政坛职场入手。(作者系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
![]() |
大白天,一个高三班主任去参加优秀教师表彰大会,路上被几名警察误认作凶犯而实施抓捕。教师以为遇匪慌张而逃,警察逮住后一阵痛殴。赶来的同事急忙讲明是县里中学老师,而警察却说“打的就是老师”。直到第二天晚上之前,有关方面依然没有一个能够令人接受的说法,超过一万师生和群众连夜到政府请愿。这起事件不久前发生在四川省射洪县。稍后几天,副县长兼公安局长已经被撤职,涉事警察停职待处理。警察抓罪犯用螳螂捕蝉招式,尚属合法,抓捕而殴打属滥用职权,明知抓错了人仍然殴打,是权力的专横。 权力越专横,隐藏在后面的魔鬼就越多。按理说,民主法治观念日益深入官心民心,权力制约机制也愈发健全,权力的专横和恣意必然受到抑制,谦逊和收敛应该是权力的日常面貌。然而权力专横的现象并没有明显减少,在许多方面甚至更加肆无忌惮。比如强拆,民众再多的自焚和跳楼,再快的立法,都无法阻止一排排轰鸣的推土机。有的地方甚至召开强拆动员大会,领导们痛感“等不起”,发誓要除掉一切“钉子”,粉碎一切“绊脚石”,打死一切“拦路虎”。显然,作为个体的几个警察和作为群体的各级官员,都有着共同的推动力,其动力之强大,足以使广大民众的声音沉没,足以使一切抗争止息,哪怕是以悲剧的方式。 当今政坛职场,崇尚霸气已经成为一种醒目的政治时尚。威权时代正在造就着一批批权威气质十足的大小官员。动辄斥责甚至辱骂下级和群众,成为一些领导的风格,仿佛不会骂人就不配当领导。领导决策说一不二,已经成为手握权柄者的集体品格,只要是领导批示,甚至一句随意的口头表态,也必须连夜落实,有错另外再说。捧官心态俨然成为所有下级的集体心理,“擦鞋”就是官场里常态化的工作方式和生存方式。在一些地方或部门,对领导早已不称同志或职务,也不称老板了,直接称呼老大,只要不是在摄像机面前,弄得官场跟黑社会似的。官场充盈和膨胀着霸气,则霸气一定需要越来越多的释放渠道,所以自然而然,对待群众的权力专横,已经不需要任何生长激素,领导对下级,操持去留予夺甚至也不必暗中进行。 领导希望建立政绩,对于庸碌懒政者来说,是一种进步。然而,政绩的恶性竞争摧毁着阻碍政绩的一切。特别是当政绩与官员利益显性或隐形挂钩的时候,政绩急躁症就弥漫开来。一些官员任职一方一部门,屁股还没坐热就抛开前任已有路数和已有投入,另起“创新”思路和“改革”项目之炉灶,抓住博弈机遇。项目决策和预算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又为这种恶性竞争提供了制度环境。当然不是没有阻力,但恰恰是为了克服和消除阻力,一些领导显然有意识甚至着力地显示和运用自己的霸气与专横,在执政竞争中,强力推行一个又一个政绩工程。政绩的恶性竞争,必须要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在理由的正当性中,纠缠着不能言说的私利,公开场合又要正面宣传,作秀的场合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豪华,摄像机调度非常娴熟,照片中亲民程度超过孝敬父母。政绩、私利、竞争、行政问责与贪腐的风险,纠结而不能剥离,于是官场人格分裂症爆发和流行,致使一些官员行为疯狂扭曲。 占领道德高地之后,就把道德变成为巨大的吞噬力量。行政推动成为无所不能的主导力量,行政官员就占据了各种道德高地,一切施政行为都具有了崇高的正当性。发展的目标如同执政前的革命目标,可以扫荡一切,所以从内心深处不害怕牺牲,包括牺牲民众的切身利益。改革成为伟大目标之后,恰如势不可挡的潮流,顺昌逆亡。改革的革命性,在带来变革成就的同时,也被一些利益掠夺者用来作为掠夺的工具,以公共利益的名义侵吞民众利益,顺手中饱私囊,并且把民众扔到改革的垃圾堆。为了社会公共安全打击黑恶势力成为执政要务之后,即使违反法律程序牺牲法律公正也在所不惜。当某一个举足轻重的宏大项目需要完成的年代,“一切为了啥啥”就成为巨无霸推土机,所有的利益主张都必须让步。手握正当性,就可以压倒一切,于是,压倒一切成为新时期为官者的英雄气概。这里,改革、发展和“啥啥”的正当性的确不必怀疑,但是,任何目的的正当性都不能自动表明手段也具有正当性。再高尚的目标都不能不计手段和不计成本。站在道德高地上,“不惜任何代价”成了谁也不能说三道四的执政方式。然而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朝着高尚目标,手段选择错误,油门当成刹车,手段终究会成为埋葬目标正当性的铁锹。 调查组没有考证那几个警察说“我就是110”“打的就是老师”这话的时候,是气急之下的率性之语呢,还是已经明知是老师但就是敢打你,你算什么东西,但不管是哪种情况,权力专横在此暴露无遗。从这个角度讲,那个教师也许是幸运的,因为他跑得慢,被抓住了,如果他跑得比警察快,因“拒捕”而当场击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警官只能算“官”中的低端,低端的专横很多时候是由上端传导和弥漫而来。所以,消除权力专横,始终密闭隐藏的魔鬼,必须从整个政坛职场入手。(作者系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