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滥用职权的权力
地方大型国企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卷入了一场地方政府的“建楼风波。横山至今仍头顶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而在城区的二街中段,一座23层的高楼已经拔地而起,这就是新建的县政府大楼。(中国经济网)
国家明令禁止的纪律在一些人眼里形同虚设!中央一再强调要从严建设楼堂管所,而中央的禁令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眼里,形同虚设。他们总以为政策要跟实际相结合,上有政策,下可以有对策。对执行中央政策总是不干净、不坚决、不彻底。从一个方面说,与中央不能保持一致,不符合一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从另一方面延伸一下说,中央一些政策所以在下面走了样,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些领导干部起了坏的带头作用——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我们说要整肃纲纪,应该首先从领导干部做起,不要只要求下属遵守纪律,而领导却游离于制度约束之外,这样一来,领导干部不出事才怪呢。这种特权只会带来群众的不满,只会让一方社会风气变坏,只会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损,别无益处。
权力与金钱相结合必然会带来腐败。政府将“延长集团把我们县的采油厂接收以后,延长石油(一位前高管)到横山来的时候,就表示要对横山地方进行支持,所以就合建了横山石油大厦。”国企的钱是谁的?个人的吗?就可以擅自给政府盖办公大楼吗,谁给老总的权力呢,为什么要给这笔钱呢?难道他们平时就这样随意!难怪有天价吊灯,难怪有天价酒的故事在流传。一方是政府的权力,一方是国企的经济实力,他们之间如此“信任而密切”,一给就几千万,哪里会如此轻松,这会让人们产生许多联想。花费将近一个多亿的23层政府大楼,对年财政收入仅仅2.1亿元的横山政府而言,无疑是困难的,也是不允许的。退一步说,即使是国企给的钱,难道政府就可以任意而为了?但为何一些领导却热衷于此?民主决策了吗?这又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虽然说是国企业出资,但前提是在企业重组时,横山县属企业横山采油厂才刚刚被划归到延长集团名下,这就有些好玩了。
诚信被一些人抛弃,继而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对于如此高大的办公楼,在事发后,一些人回避、一些人闪烁其词、一些人答非所问;一些人说公司给了钱,一些人说没有;或云大楼与公司有关,或云大楼与公司无关。我想,在建设大楼的当初拍板表态时和在宣传单上,一些领导却不会这样“含蓄”,态度一定非常坚决,陈词一定慷慨激昂。根据这些人目前被采访时暧昧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根本是不敢或不肯讲真话,简直无诚信可言!哪里还像一个敢于担责的领导干部!那些领导当时拍板盖楼时候的豪气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这些面对媒体时躲闪的套路,为何总是与此前出现的众多丑闻主人的套路如出一辙:装得很无辜——坚决不承认——有点关系——解释失误——确有其事——积极整改——过段时间依旧搬进大楼去。这种态度不是积极态度,也不是一名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态度。由于他们这种不负责和不诚信的行为,继而让更多的群众失去对政府的信任。因而,在追究责任时,我们绝不能手软,否则,处分一个人关系不大,而党和政府的形象受损则后果甚焉。
企业似乎就可以远离约束之外。国企历来就财大气粗,一掷千金,我想他们的资源是国家的,资金是国家和集体的。然而话又回到老话题上去了,他们任意抛撒的权力谁赋予的?国企就不要民主?不是!而是他们因为手握国家的丰富资源和巨额资金,有意无意将自己游离于党和政府的监管,错误地认为是自己为国家创造了巨大财富,根本没有想到“饮水思源“的故事。把自己当成一方诸侯、俨然一个救世主的模样,不要民主、不能监管。这种抛撒和挥霍一的习惯完全是无视党纪国法的表现,也是无视党和政府的领导的表现。因此,加强国企监管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否则,惯坏了他们,损害了集体,影响了党形象。
总之,对于权力的监督我们一点也不能放松,否则,一旦权力被滥用,就会产生出许多怪胎来:民主被滥用、权力失去监管、国企孩子被惯坏、出现没有诚信的干部等等,其危害一旦成为一股风潮,那将不可收拾。(管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