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一把手”先后“落马”不仅仅是个人问题
在武宣县委、县政府院门口下车后,看到一侧院墙上挂有偌大的红布标语“严肃换届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环境”—这里,正是已经落马的三任县委书记:覃纪康、李启亮、彭进瑜当年频频出入的地方。(《法制日报》)
三任“一把手”相继落马,这已经不是新闻,几任国土局长、几任建设局长、几任国土厅干相继落马也不鲜见。然而,难道这几个“一把手”生来就腐败的么?我觉得问题还不是那么简单,还不能完全将责任推到他们身上。我觉得连续发生这样的事,我们还要从多方面来分析发生这样现象的原因了,否则,前“腐”后继的事还会发生。
一个地方有无良好的廉政氛围,就看一个地方有无按照中央要求建立健全一个适合地方惩治预防腐败体系,是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有无一个浓郁的学习习惯,当地有无一个良好的民主气氛。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然而,一些领导却没有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一个为人民群众服务意识。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作为一个地区的主要负责人,没有能承担起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一岗双责”的责任。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成为一个空洞的要求,自己不仅没有学习,也没有组织下属正常地开展学习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教育活动,尤其是对于一些有苗头性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提醒。40多岁正是干事业的时候,他们没有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且与“女朋友”交往、与老板交往。为了工作也罢,因为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服务于群众,但他们都是不正常的交往,是为个别人服务,为金钱服务。如果将这些不正常的交往用于学习,经常在思想上为自己敲下警钟,那还会有什么腐败发生呢?
这种现象的发生说明,此地制度不健全也执行不力。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没有内控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不可想象的,就是在上级检查时也通过不了。难道说在这些出事的“一把手”们工作的地方没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吗,不可能!我们总以为这些地方没有,那是不客观的,因为自上而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已经成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即使每年节假日,中央也会反复强调纪律。然而为何还会有一些领导干部前“腐”后继呢,说穿了,就是那些制度没有认真得到执行,只是墙上挂的摆设而已。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形同虚设,直接导致了一些领导干部敢闯禁区,如入无人之境。据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三人中一人买官,两人插手工程”。如何公正选人用人、领导干部不准干预工程建设,中央一直以来有明确的要求和严格的规定,难道作为一把手的县长县委书记们就不知道?除非是讲瞎话。然而,在利益的诱惑下,制度对于他们似乎就不存在,尤其是在县域范围内,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里,使一些官员们更加为所欲为。
缺乏民主和监督也使“一把手”们腐败的原因之一。对于县长和县委书记们,用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说: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不敢,纪委监督太软。虽然这是一些人的调侃,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形象地说出了县级领导干部缺少监督的现状。在相对一个独立的县级行政区域内,县长县委书记们有着崇高无尚的权力,而且上可以与省市大领导接触,下可以直接与一些小老板或企业主接触。有时可以为一件重大的事直接拍板,有时可以为一个很小的私事替某人打招呼。面对的人情相比较于省市领导可能更多一些。于是,如果缺少监督,不发扬民主,这些“一把手”们就可能落到独断专行的套子里去。什么事就可以一人说了算,腐败自然也就会跟踪而至,因为绝对权力必将产生绝对的腐败。
同时,作为上级部门,光听他们汇报恐怕还远远不够,我觉得还应该:或经常性在开展廉政谈心活动,或作一些必要的提醒,或经常性地组织他们开展学习,或经常性检查监督他们开展民主生活会的情况,或对他们的勤廉情况开展一些明察暗访,时常对他们敲敲警钟,终归有些好处的,毕竟一个县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力还是挺大的。
总之,在一个地方相继出现“一把手”腐败现象,与他们不能自守固然有关,也应该反省一下深层次的原因:上级提醒了吗,该地学习组织得如何,制度健全吗,执行得力吗,民主生活会正常吗?等等,只有进行综合预防,我们才能很好地保证一个地方党风廉政建设正常有序地开展,既保护干部,也保证党的形象不受损,这才是我们要面对的和急切要做的工作。(管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