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评分析

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

发布时间:2011-08-08 18:57:10 浏览: 3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监督相统一。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职、正确用权,自觉接受监督,既是保证领导干部个人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又是促进一个地方和单位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地把自身置于法律法规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切实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领导干部如何接受监督,我认为,应包括四个方面。
 

    一、要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
 

    党员领导干部的成长离不开个人努力,更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监督帮助。
 

    一要把组织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对领导干部而言,组织监督实际上是一种管理和约束。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是对谁不信任,也不是找谁的麻烦,跟谁过不去,而是党组织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是为了让干部少犯错误,不犯错误。李真有一句“经典”忏悔:“对我的查处,如发生在五年前,绝不会如此严重;但若发生在五年后,肯定会比这更严重。”这从反面印证了组织的监督对领导干部不可或缺。越是职位高,越要有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曾国藩说过:“盖位愈高,则誉言日增,箴言日寡”,因此希望别人“常以药石之言相绳”。任何人,不论他的职位有多高,资格有多老,贡献有多大,都不能自视特殊,亵渎组织的权威性。作为党的一级组织的主要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搞特权,耍威风;作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不能游离组织之外,忘记身份和职责,搞自由主义、我行我素,损害班子的团结和威信;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不能忘记自己是党组织的一员,不尽责任和义务,不服从组织的领导。要把组织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及时给自己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考验,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要把组织的选任看作对自己的考验。组织上因工作需要,对干部的选任是很正常的。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应随时接受组织的挑选,接受组织对自己的考验。现在有的人,自认为怀才不遇,却从不正经干事,热衷于旁门左道,花钱跑各种关系,作秀往脸上贴金。有的没提拔抱怨,提拔了也有牢骚;有的无事时嫌官小,有事时嫌官大;有的不提拔交流不出去,提拔交流时又挑三拣四。这样的干部,即便走上领导岗位,为“官”也是为不好的。应当看到,我们选干部配班子,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是第一原则,是根据班子建设实际需要来选配的。一些各方面条件基本成熟的同志可能会因为班子的职数、结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暂时用不起来,这很正常,说到底也是组织对我们的考验,我们决不能因此心生怨恨。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顾大局,守原则,遵纪律,无论进退留转,都是工作和发展的需要,是组织的安排,应该愉快服从,努力工作,接受考验。胡锦涛总书记告诫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正确看待个人利益,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正确把握利益关系,多想想为党和人民事业而牺牲的英烈们,多想想那些至今衣食住行仍然有不少困难的群众,多比比那些为党和人民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模范人物,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做到“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转”者迎接挑战。

[PageNext]


 

    三要把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视作最高戒律。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及党内纪律。要充分发挥好民主生活会等组织生活的作用,自觉经受党内生活的严格锻炼。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党组织和党员同志们的监督。要即时地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知错就改,有错必纠,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要依纪依规如实向组织如实报告个人和家庭的重大事项,把各项党内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看作是最高戒律,自觉遵守。
 

    二、要自觉接受班子的监督
 

    小平同志说得好:“领导干部的情况,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级领导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悉的。” “一班人”天天在一起工作,彼此知根知底,监督和被监督最现实也最有针对性。
 

    自觉接受班子监督最好的途径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列宁曾经说过:“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从已查处的“一把手”腐败案件来看,大多都没有坚持集体领导,而是“一言堂”。曾经震惊全国的沈阳“慕马大案”,涉案人员中有17人是党政部门“一把手”。这个案件的主角慕绥新自称是“党内个体户”,常委会议说来就来,说走就走,重大项目、大宗土地批租,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原沈阳市物价局局长王秀珍,财务收支“一支笔”审批,干部任免、人员调入、工程招标一人说了算。早在5年前,有专家提出了“一把手”综合症的概念,这个症状基本特征就是独断专行,具体表现为三个一: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到了这个程度,一个干部想不腐败都不可能。坚持集体领导,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定期交心通气。对“一把手”而言,决策前交心通气,互通信息,达成共识;产生意见分歧时交心通气,求同存异,化解矛盾;遇到困难、出现失误时交心通气,总结、吸取教训;职务升降、岗位变动交心通气,理顺情绪,振奋精神;思想作风有了问题或群众有反映时交心通气,提醒批评,防微杜渐。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分工不分家。三是集体研究决定。凡是“三重一大”即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要干部的任用、重要项目的审批、大额资金的使用,都要集体讨论决定。四是尊重多数,重视少数。尊重多数,指以多数人的意见形成决议。重视少数,指要对少数人的意见进行具体分析。少数人的意见确有道理,而且人数与多数人接近时,应暂缓作出决定;少数人的意见部分合理的,要把合理的部分吸收到决议中去;不合理的,要进行理性分析,使大家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PageNext]


 

    三、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它能使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看问题、作决策时的主观、片面和随意性,从而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就会更加和谐密切。接受群众的监督,要注意走出两个认识误区。一要走出经验主义的误区。个人阅历再丰富,都是有局限性的,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创造的新经验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验越丰富的“一把手”越应倍加警惕被个人经验所禁锢。二要走出高高在上的误区。领导干部要树立甘当小学生的思想,放下架子,真心实意拜群众为师,集思广益,正确决策。事实证明,缺乏自觉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的意识及态度,也就不可能具备依法行政、廉洁奉公和敬业奉献等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自觉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既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也是领导干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手段。
 

    有句谚语讲得好:“天使飞得很高,主要是把自己看得很轻。”这告诉我们:只有缩小自己,放大别人,别人才会抬高你,尊重你,支持你。这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缩小自己,就要放大群众的力量,做到与群众感情同一、思想同心、目标同向。作为领导干部,如何对待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能否做到闻过则喜、从善如流,实质是能不能真正实践党的宗旨,把人民当作国家主人的问题。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摆正位置,把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当作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不断提高自己、改进工作;必须学会倾听,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特别要认真听取不同意见,不断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用决策的民主性保障科学性;必须深入基层,“零距离”倾听民声、“零障碍”了解民情,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还需要严格的制度作保证。应当通过建立健全公开制度、公示制度等,逐步扩大和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应当进一步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让群众的利益得到及时维护。同时,切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加大问责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行为,涉嫌违法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要自觉接受舆论的监督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实施监督的重要途径。朱镕基同志在担任国务院总理时曾对新闻媒体提出:“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既是对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对政府接受舆论监督的希望和要求。

[PageNext]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许多领导和部门对舆论监督表现出本领危机和知识恐慌。学会在舆论监督下工作,越来越成为领导干部工作的一种常态,成为检验执政能力的一杆标尺。
 

    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领导干部对待舆论监督,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舆论监督作为群众满意的“晴雨表”,主动自我加压;把舆论监督作为工作的“放大镜”,主动查摆不足;把舆论监督作为干部管理的“预警器”,主动强化监督;把舆论监督作为教育引导的“风向标”,主动引导舆情。“非典”前期,一些地方政府怕出事,一些地方官员怕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一味地“捂”,不仅有关部门严密封锁消息,而且控制主媒流体,致使集体“失语”,错失了最佳的引导时机,其严重后果早已广为人知。这些教训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
 

    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就是要习惯于在媒体和公众监督下工作。首先,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必须自身行得正。新闻媒体发展迅速,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兴起,使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置身于媒体和群众监督之下和评说之中,网络监督可以迅速把官员的违规违纪行为大白于天下,网络举报更是能“一步登天”,无法阻挡。领导干部只有更加注重廉洁自律,真正做到清清白白,操守过硬,才能经得起舆论监督。其次,领导干部要有接受舆论监督的勇气。现在,有的官员听不进群众意见,接受不了舆论监督;一旦“监督”到自己头上,便如临大敌,认为是在“抹黑”、“挑刺”、“找麻烦”。有的给敢于监督的媒体和记者找岔子、扣帽子、打棍子;有的对报刊的批评进行“反调查”,然后用有利于自己的“结论”指责批评报道“失实”;有的利用各种关系,向新闻单位或施加压力,或给予好处,使批评报道“胎死腹中”。再次,领导干部接受舆论监督要有雅量。因为通过舆论反映的意见和问题,有时也难免有片面性。对此应有宽容之心,耐心说明,正确引导,切不可一听逆耳之言就火冒三丈,稍有出入更是大发雷霆,堵塞群众言路。如果听不进批评、包括有点出入的意见,接受舆论监督就是一句空话。
 

    要善于应对舆论监督。这里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面对媒体不能躲。中国有句“惹不起躲得起”的古话。这在一些政府和官员处理突发事件上表现得颇为明显。在慌乱无措之时,他们就采取了“躲”的战术。“躲”受害群众,让受害者吃“闭门羹”,“躲”媒体,拒不接受媒体采访,这实际上是非常愚蠢的做法。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种“躲”的行为既损害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更伤害了受害者的感情,反而激发媒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会把事件放大,说不准个人还会被“人肉搜索”,局面更加被动。二是对记者不能横。要端正态度,讲究技巧。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三是对事件不能瞒。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报喜不报忧,实质上是对公众的一种欺骗,甚至是对生命的一种漠视,这在矿难事件的处理中最为典型。领导干部要以事实为根据,把事实真相向媒体说清、说透。(袁新华)
 

更多推荐
更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圈出的重点工作,压首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
作者:张全林2024-03-25 22:11
最近,《人民日报》副总编卢新宁一句:“我唯一担忧的,是人们已经不再相信 !”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具体是她应北京大学邀请,在北大进行了一场演讲。...
作者:达墨2024-01-07 12:39
【清廉网】(潘攀 王凌)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了广西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折射出由风及腐、风腐一体问题,充分说明不正之...
作者:潘攀 王凌2023-09-24 18:32
【清廉网】​(胡建兵)​日前,广西南宁市举行了“火炬传家风 同心筑未来”2023年南宁市家风家教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国际家庭日宣传活动。活动由...
作者:胡建兵2023-05-22 15:10
【清廉网】​(马宏)​日前,《长安评论》报道,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探索打造“井”钟常鸣新媒体普法项目,组建普法剧组,招募喜爱表演的热心...
作者:马宏2023-05-05 10:01
【清廉网】​(李元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以有力政治监督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
作者:李元刚2023-03-04 09:46
【清廉网】​(胡建兵)​近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获悉,广西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履行受贿...
作者:胡建兵2023-02-20 07:19
【清廉网】​(雷舒淇)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四立之一,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自古便有吉祥的涵义...
作者:雷舒淇2023-02-08 09:35
【清廉网】​(万传文)​“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父母亲,三个儿子几乎同时要进监狱,最不能原谅自己的就是这一点……”1月28日晚,湖南卫视...
作者:万传文2023-02-08 09:29
【清廉网】(师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和执着,继续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
作者:师芸2022-10-14 17:03
【清廉网】​(李元刚)​中秋、国庆将至,中央及各级纪委监委陆续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典型案例。密集通报敲响廉洁警报,释放出作风建设...
作者:李元刚2022-09-09 08:36
【清廉网】​(徐冬)天悬银盘,月洒清辉。中秋佳节将至,思念和团圆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天际星河中那一轮明月,如一双善解人意的温柔手,总能触碰人们...
作者:徐冬2022-09-07 09:24
我公司于2021年9月7日在清廉网(http://www.qinglianwang.org)发表了题为《高邮市人民医院院长沈哲被免职风波》的...
来源:清廉网2022-09-06 10:10
【清廉网】针对网民反映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副主任医师刘翔峰有关问题,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中南大学8月26日发布通报:经初步调查,发现刘翔峰涉嫌...
作者:兰琳宗2022-08-31 09:46
【清廉网】(师芸)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态度,那就必然是“坚持”。“坚持”是党中央的态度,也是党中央的策略,更彰显了...
作者:师芸2022-08-29 09:08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