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纪检监察社会化三大体系 探索依靠群众参与反腐新路径
近年来,湖北省阳新县纪委监察局主动适应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认真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风向标”,把人民群众的参与作为纪检工作的“驱动器”,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检测站”,积极探索纪检监察工作社会化路径,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发展上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广辟路径,问计于民,构建纪检监察工作社会化的参与体系
反腐倡廉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础植根于人民群众,力量源自于人民群众。做好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党员群众,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我们按照“大纪检”的要求,在构建纪检监察社会化的参与体系方面开展了一些新的探索。
1.健全组织网络。一是以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和“七有五落实”工程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巩固派出(驻)纪检监察机构改革成果。派出(驻)纪检监察机构对所属部门“三重一大”事项实行“一事一记”,注重从事前报告、事中参与和事后督查三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纪实监督,形成了“制权、管钱、用人”为主线的权力制约制度体系。县直纪检监察机构实现了由“同体监督”到“异体监督”的转变,监督的效果大大增强。二是强化镇村两级纪检组织建设。全县386个村级纪检组在做到“五落实”的基础上,还整合村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力量,实现了“三体合一”,增强了监督的合力和实效。在全县非公企业建立纪检组织34个,既协调了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又能促使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广泛开展纪检监察干部“岗位大练兵”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业务骨干等开展系列讲座,组织实践演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通过“五学五练”,使全县纪检监察干部真正做到“十会”,增强“五个意识”,提升“八种能力”,为推进全县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2.整合社会资源。一是大力加强纪检监察人才库建设。年初,从公安、法院、审计、财政、卫生等部门选定18名素质高、有特长的人员建立案件审理人才库。通过审理助辩工作,推进案件审理工作公开化、提高透明度。聘请党校教师、新闻工作者、书法楹联学会会员、县采茶剧团文艺骨干等12名专业人士为廉政文化建设人才库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广泛宣传廉政知识,倡导廉洁观念,成为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号鼓手”。二是大力加强党风监督员队伍建设。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退休干部、基层无职党员中选聘党风监督员400人,赋予他们一定的调查权、质询权和建议权。对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监督。三是积极完善办案协调机制。健全了纪检、公安、检察、审计等部门的查案联席工作制度。注重发挥纪检监察系统的优势,全面整合各个层面纪检监察力量,努力形成纪委牵头、乡镇纪委协作、基层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
3.推进“阳光纪检”。一是认真抓好党务公开工作。按照公开内容具体化、公开形式多样化、公开程序标准化、保障措施制度化的要求,采用网络公开、电视公开、电子显示屏公开、户外公示栏公开等多种公开载体,大力推行“阳光作业”,提高了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规范性。二是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廉政知识测试、换届纪律短信、廉政宣传画将廉洁从政要求送到每位干部的手上。县采茶剧团结合送戏下乡活动,深入村组、社区演出100多场次,将廉政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民间采茶剧团、农村文化宣传队、评书艺人等一大批优秀农村文艺人才纷纷加入到了廉政宣教队伍中来。三是实行纪检监察机关“开放日”。邀请在职的党员干部以及社会人士参观县纪委办案点和委局各办公室,现场观摩办案环境。
二、畅通渠道,搭建平台,构建纪检监察工作社会化的监督体系
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是最直接、最广泛、最持续的监督,是纪检监察工作社会化的重要依托。做好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引导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必须依靠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我们按照“大监督”的要求,在构建纪检监察社会化的监督体系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实践。
1.建立信访绿色通道。一是积极推进信访受理形式创新。积极实施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创新开展了信访听证制度,既充分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又提高了信访工作透明度。二是积极推进信访办理方式创新。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试行《信访举报双向承诺制度》,促使信访工作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创新开展党委民主生活会督办制度。选派督办组到该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督促整改,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待。三是积极推进信访成果运用创新。在认真实行“四书一谈”制度的基础上,注重以案带案的办法充分发挥办信办访效果,实现了信访线索价值最大化。
2.发挥部门监督优势。建立完善了部门监督联动机制,通过联合审计、财政、劳动、民政、水利等部门,采取项目资金“拉网式”检查、财政专项督查、银行账户清理等方式,紧紧围绕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截留挪用和克扣各项财政资金、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注重监督成果的运用,我们从人大和政协监督检查反馈意见、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财政监督部门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从公安经侦、检察院、信访局等单位在执纪执法中发现的问题,纠正和督促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实现监督成果运用最大化。
3.完善舆情监督机制。组建了舆情监督员队伍,形成公众意见反馈 “一口受理、分散处理” 的互动保障机制。通过在网上公布监督部门、监督电话等,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民主监督手段。同时实行舆情即时汇报反馈制度,网管部门和舆情监督员在发现网络舆情后,迅速形成《重要网络舆情快报》,根据舆情反映问题的性质、内容以及影响力等,对舆情进行深入分析。坚持积极回应,及时消除负面影响。
三、健全机制,营造环境,构建纪检监察工作社会化的评价体系
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纪检监察工作得与失、成与败的基本标尺,也是反腐倡廉建设能否取信于民的“试金石”。做好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把评判的权利交给群众。我们按照“大评议”的要求,在构建纪检监察工作社会化的评价体系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偿试。
1.建立代表委员参与纪委常委会制度。县纪委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纪检监察工作恳谈会,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和党务工作者、普通党员、群众代表参加,并就当前纪检监察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召开县纪委常委会研究纪检监察工作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与旁听,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和参与纪检监察决策决议,接受他们“面对面”的监督。县纪委还建立了书记信箱,公布了电话,群众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随时随地向县纪委常委会反馈,并要求县纪委及时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通过与群众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了纪检监察工作透明度、可信度、认知度,拉近了纪检监察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距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消除了社会及群众对纪检机关的神秘感。
2.完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制度。县纪委制定了政风行风评议办法,要求参评单位通过上门走访、征求意见箱、举报电话、手机短信、召开座谈会等渠道,广泛征求社情民意,开展自查自纠。县纠风办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部门行业服务对象中聘请了20名同志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督查员,并赋予他们了解群众意见建议、开展监督检查、作出公正评议等五项权利。县纪委还聘请统计调查队独立开展问卷调查,确保评议结果客观公正。
3.开展“开展整治庸懒散乱,优化发展环境”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开展干部职工大讨论活动。通过自己找、别人提、领导点、社会评等形式,集中查找分析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纪律、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良行为,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二是开展专项清理。采取自查自纠和清理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集中一段时间,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党员干部及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工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三是组织明察暗访。利用“行风热线”、举报箱和意见箱、开辟网络投诉平台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同时组织督查小组,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服务对象参加,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明查暗访。从治理“庸懒散乱”等突出问题入手,以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治乱强管理。(作者系湖北省阳新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 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