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给自己定收礼受贿“底线”刺痛谁?
[提要]贪官王春学的收礼受贿“底线”,似乎多少还有点“良心”,起码没有到了来者不拒、疯狂索贿的地步。但是,受贿就是受贿,即便借口再多,所谓的“底线”再好听,也改变不了犯罪的本质。
江苏省农垦集团滨淮农场原工程项目办主任王春学,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没收财产10万元。他在悔过书上说,2005年是我开始接触外地施工老板的第一年。我当时也深知要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同时还清楚地记得当初要做好人的誓言,所以我为自己定下了收礼受贿的底线原则:不主动索礼索贿;能不收的尽量不收;工程质量差的坚决不收;尽可能不收现金和贵重物品;收礼不能以损害农场利益为交换条件;大额现金尽可能不收,如万一难推却的,施工的工程质量必须要好。(7月24日检察日报)
有道是,做人要有底线,做官也要有原则。没想到,收礼受贿也有“底线原则”,真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不过,细细想想,贪官王春学的收礼受贿“底线”,似乎多少还有点“良心”,起码没有到了来者不拒、疯狂索贿的地步。但是,受贿就是受贿,即便借口再多,所谓的“底线”再好听,也改变不了犯罪的本质,也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正如其所言,“人一旦贪婪,所做的事就无道德可言”。其实,类似于贪官王春学这样有着自认为的受贿“底线”的官员,并不在少数,这些人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看似很重“清廉”、很讲“原则”,但实质上都是在玩弄权术,值得我们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反思和高度警惕。
屈从于潜规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原本应该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但是,在有些领域、个别行业,不是以合理合法的“规则”来规范人、约束人,而是让一些歪风邪气占了上风,成了所谓的“潜规则”。就拿工程建设领域来说,正如贪官王春学所言,建筑行业什么样的人都有,我认为做工程可能没有不送礼的,如果我完全不收,就显得与他人格格不入。另外,施工老板不送礼就不能做工程,这已成为建筑行业的潜规则。正是在这种“不收礼就格格不入”、“不送礼做不到工程”等“潜规则”的作用和潜移默化下,一些意志薄弱的官员,便会逐渐顺从、屈从于“潜规则”,而一旦有了从众心理,屈从于了潜规则,所谓的受贿底线难以把握,只能是给自己的受贿行为寻求一个借口,寻找一种自我安慰。因此,遏制官员犯罪,当下功夫铲除各种“潜规则”,净化政治和社会土壤,使贪婪之心无着陆之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行为。
践踏道德底线。做人要有人品,做官要有官德。人品、官德,是做人做官的底线原则,也是官员公道正派、廉洁从政的内在要求。但是有些官员,平时行事为人、从业理政,不是以道德底线约束自己、规范自己,而是嘴上一套、行动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突破道德底线,任凭贪婪之心吞没、践踏道德原则。不能坚守道德,立场不坚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政绩观、利益观等发生偏移,经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抵不了金钱利益的诱惑,在贪污受贿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受贿的本质就是贪婪,一个人一旦有了贪婪之心,他所做的事就无道德可言,有时甚至会发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所以,人不能太贪婪,必须对功名利禄看淡一些,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不越轨、不失范。各地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加强自己的道德锤炼,增强抵御侵蚀、拒腐防变的能力和本领。
侥幸心理害人。大凡贪官都有侥幸心理,总认为只要自己伪装的好,天知地知我知,别人是不会知道的。并且贪官也通常有过第一次失范时的害怕、担忧,但是,一旦侥幸心理占了上风,便会心安理得,于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便会被抛在脑后。正如贪官王春学所忏悔的,心存侥幸,走上不归路。我曾想过把这些赃款退回去,但这种想法仅仅在大脑里一闪而过,到嘴的东西哪还舍得再吐出去?优柔寡断的性格,决定了我不仅没有把以前的赃款退还掉,而且继续收受贿赂。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触犯了法律,丑事总有一天会败露,其本人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到时,再去忏悔,就为时已晚了。因此,做官必须端正态度,始终保持平和淡定健康积极的心态,不为诱惑所动,不被侥幸麻痹。
法律是神圣和不可侵犯的,谁触犯了法律都必将受到严惩;职务、权力是人民给你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你无权滥用,更不能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莫伸手,你敢伸第一次手,那么等待你的将是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因此,做官必须慎用权守国法,坚决做到不贪不沾,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做好人当好官。(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