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人先正己 治腐先治内
近日,中央纪委下发《关于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的通知》,要求纪检监察系统在职干部职工在6月20日前自行清退所收受的各种名目的会员卡,做到“零持有、零报告”。
中央纪委“亮剑”,向会员卡宣战,彰显“打铁还需自身硬”之决心。“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曾以此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在5月27日的会议上,王岐山同志再次强调了纪检监察干部要“正人必先正己”。作为反腐的职能部门,纪检监察部门首先清理会员卡,打扫“后院”,既是决心和态度的宣示,也是树立标杆的体现,更是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奏曲。
“吃吃喝喝无伤大雅,拿卡收卡不是腐败”。近年来,沿着这种似是而非的朦胧逻辑,会员卡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便宜”,逐渐异化为官商勾结、权钱“勾兑”的凶器。而各种高档会所发放的餐饮、美容、健身等会员卡,也渐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沾染上了浓厚的特权色彩。正是因为“针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中央领导同志强调,“会员卡虽小,折射出的却是作风建设的大问题,反映的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八项规定出台之后,某些门槛高、安保严甚至不对外开放的会所成为部分官员享受奢靡生活时经常光顾的场所,而能享受高档消费的会员卡也成为不少行贿者的工具。在梳理包括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原总经理唐若昕等人的犯罪记录时,人们发现了会员卡腐败的影子。小小会员卡链接了众多腐败链条,架起了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的桥梁。
近年来,健身、美容、餐饮等各种高档会所发放的会员卡,越来越受到一些人的青睐。这些会员卡大多具有私密性,不记名,不限消费对象,不同等级的会员卡有不同 的消费区域,迎合了一些人的身份需求。但由于会员卡消费具有一定隐蔽性,很难认定是别人送的还是自己买的,在某些地方,会员卡正在演变为行贿受贿标的,成 为利益输送的新渠道。这一问题缘于会员卡的发放大多处于无序状态,监管滞后;收受会员卡的性质相对模糊,不少人将其归为灰色收入,而并未将其视同受贿;会 员卡的法律监管存在空白地带,对哪些是正常的人情往来,哪些是变相的行贿受贿,法律边界尚不清晰。会员卡的无序及隐含的腐败温床,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公众要求治理会员卡乱象的呼声也日趋强烈。
就此而言,纪检监察系统开展的会员卡清退活动,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从改作风来看,既不容许公开场所的大吃大喝,也不容许隐蔽在会所里的腐败“躲猫猫”,这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的细化和延续;就反腐败来说,从会员卡入手“包抄”变相腐败的后路,打击腐败从公开场合向私密领域延伸,彰显了中央纪委穷追猛打的反腐决心,也体现了“把自己摆进去”的预防腐败的思路。明朝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集醒》中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正人先正己、治腐先治内。不管是改作风还是反腐败,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从自己做起,从领导干部做起,把自身管好了,很多事就好办了。在这个意义上,“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者也要接受监督”,这些自我期许和要求,直接关系到反腐的能力和公信力。纪委和纪检干部,只有自身立得正、硬得起,既有表态、更做表率,才能在反腐败时无私无畏、动真碰硬,才能拍得了“苍蝇”也打得赢“老虎”,捞“浮起的”也动“沉底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硬”后更重要的还是“打铁”。从纪检监察干部自身做起,执纪者先守纪、律人者先律己,让各级干部看到一视同仁的反腐决心,以此立信于官、取信于民, 从纪检监察系统的公务人员做起,将会给社会起到一个示范,也是一个重要举措,体现了中央对腐败零容忍的坚决态度。(碧江区纪委 陈明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