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镇长辞职引发的思考
四川泸州28岁的副镇长的辞职感言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全民讨论,在千千万万的人梦寐以求端上金饭碗时,当上一官半职的副镇长却辞去公务员岗位,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位副镇长痛下决心泪洒官场却去谋求其他职业?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维稳模式亟需改变。副镇长称一年有四个月在维稳,足见当地维稳压力之大。当前的维稳模式是实行地域管理原则,谁的地盘谁管理。乡镇政府虽然是一级政府,但对实行垂直管理的乡镇部门却没有人事权、财政权,这些权力归县级政府的部门拥有,如果发生的问题牵涉乡镇部门管理的范围,乡镇政府却无能为力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乡镇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盯死看牢可能会出问题的人,或者花钱买平安,有时花了钱还不一定买到平安。如唐慧案虽然花了80万元,唐慧照样赴省北京上访,最后还是通过司法部门解决。维稳的担子不应由乡镇政府一肩挑,要改为大家挑。维稳应以发生的事为原则确定由谁负责。如果是乡镇部门管辖的事,应以乡镇部门的上级主管单位为主处理,这样事情才可能得到解决。维稳也不能一味采取堵的方式,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把出口疏通,这样自然而然维稳的压力就会减轻。
着力解决基层干部收入偏低的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政府干部是万金油,什么事情都要干,什么问题都要去处理,工作辛苦、生活清苦、环境和条件差,收入却比较低。每当查出的贪官钱多、房多、女人多和国企高官年薪几十万及上百万时,乡镇干部看到自己收入和贪官污吏及国企高官的收入反差这么大,哪个的心理会平衡,同样是端国家的碗, 为什么基层干部的待遇就这么低?国家人社部已经在酝酿工资调整,重点放在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但愿这一方案能成为现实。
人人都有选择职业的自由。我们不应为这位副镇长的辞职而感到大惊小怪,应以正常的心态去看待。在人生的道路上,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当你发现自己的职业不合适时可以另谋高就,这是正常的。《公务员法》也有规定,公务员有辞职的自由,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是我们一贯所提倡的,以前也有厅级、处级等领导辞职而去经商下海的,前些年的乡镇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朱镕基总理上万言书后主动辞职,选择了自己的事业。只要你的路走对了,也并不是一定要在公务员这一棵树上吊死,因为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同样可以取得辉煌的成就。
要正确对待职务的升迁。据调查,万分之四的干部才能成为省部级领导,可谓是凤毛麟角。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成为高级领导的也有,但机会并不是垂青每个人,是可遇不可求。全国700多万公务员大都数还是默默无闻工作在一线,为党和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年华,有的在退休时连一个副科级职务都解决不了,但他们却毫无怨言。在“火箭提拔”事件屡屡见诸报端的时候,一颗颗浮躁的心不安起来,“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进步,天天找组织部”,有少数人整天就是想方设法如何跑官要官,不是千方百计去为群众干实事、好事。这样的干部即使提拔了,日后工作上也难以取得什么好成绩,因为他们的心思不是放在工作上。要想干部安心工作,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们要建立公开透明的选人用人机制,让大家同在一条线上起跑,而不是去“拼爹”、“砸钱”,要靠真本事吃饭,靠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组织的青睐,靠高尚的品德赢得群众的口碑,这样的人提拔重用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反对和质疑。
副镇长的辞职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值得我们去研究,要采取措施去化解存在的问题,他的辞职虽然是个案,但反映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如果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可能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会撼动党国的基业。中央提出重走群众路线,各级领导不应停留在文件和口号中,要扎扎实实深入群众,去解决基层和群众存在的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武冈市纪委 周晓龙 黄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