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办坏事”实则是政绩观在作祟
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有知识没能力、有学历没水平,不了解基层、不掌握实情,只想着干所谓大事,结果往往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这就是“好心”办坏事的官僚主义。(人民日报9月3日)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时候,往往不管群众的承受能力,提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一些超越阶段的大动作,结果是劳民伤财、徒劳无 功。深究问题之根源,笔者认为,“好心办坏事”实则是政绩观在作祟,领导干部要坚决消除四种思想障碍,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要消除“为官一任,轰动一场”的思想障碍。领 导干部尤其是年轻领导干部上任伊始,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快出政绩,多出政绩,这本身无可厚非,值得充分肯定,大力倡导。但这种思想意识如果在实际 工作中得不到正确把握,就很容易陷入“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泥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重眼前、不顾长远等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 必须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目标,不能把注意力只集中在自己“为官一 任”的轰动效应上。领导干部尤其需要注意克服这方面的不良倾向,要以甘为人梯的宽广胸襟和牺牲精神,杜绝短期行为,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要消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思想障碍。付 出之后希望有相应的回报,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领导干部也不例外。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作为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付出之后的 回报是以自身的心理需求为主体,还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实惠为主体。不言而喻,前者是否定的,后者是肯定的。想通了这个问题,即使种瓜不得瓜,种豆不得豆, 只要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个人的荣辱升迁又算得了什么?对此,领导干部必须随时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工作心态,要沉心静气,强化修养,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切 忌盲目攀比,更不可因目标未能直接达到而气馁以至怨天尤人、放弃奋斗。
要消除“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出”的思想障碍。大 胆设想、勇于创新是领导干部取得突出政绩的一个重要前提。但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中,由于过分强调了主观创造力的作用, 偏执地信奉“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出”的思想观点,导致工作措施脱离实际,劳民伤财、好心办坏事的现象杜而未绝。要以尊重客观实际为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要消除“为我负责,为我分忧”的思想障碍。实 现政绩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民,判断政绩优劣的最高标准是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不仅要求领导干部个人正确看待政绩,而且还要求领导干部 的上级和组织正确看待、科学评价下一级领导干部的政绩。但事实上,有的领导干部却片面地重视下级对上级的忠诚与负责,把“为我负责,为我分忧”的主观印象 和个人好恶自觉与不自觉地当成了评判下一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下一级领导干部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对上级负责放在了首位,关键时刻忽略、甚至放弃了对广 大人民群众负责。要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除了总体上坚持群众路线、强化“以民为本”的意识之外,还要认真贯彻落实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探索完善现有的领导 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尤其要高度重视区分不同环境、不同基础,对领导干部的政绩实行分类考核,在鼓励和支持领导干部创造“显性政绩”的同时,大力倡导领导干 部创造具有长远效应的“潜性政绩”。
总而言之,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佳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真绩。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多做有益国家、百姓的实事,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心里,才能杜绝“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发生,才能创造成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政绩。(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