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式民调”实则是形式主义在作祟
一些人仍然热衷于用形式主义消解改进作风的决心,“邵阳式民调”敲响了警钟。这样的态度不仅会让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大打折扣,更会让群众寒心。(人民日报9月12日)
形式主义是一种贪图虚名、不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它不仅浪费宝贵资源、贻误发展时机,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邵阳式民调”则为 大家提供了鲜活的反面典型,它的引发实质上就是部分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在作祟导致的。如何才能杜绝形式主义?笔者认为,应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要树立宗旨意识。形式主义之所以能够产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导致工作目的扭曲和工作方法变形。克服形式 主义,必须牢固树立三个观念:一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搞清楚当官为什么、掌权干什么、工作图什么,真正做到 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自觉抵制形式主义。二是抓工作与求实效相统一。求实效,就要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真正把心思和功夫用在解决 实际问题上。三是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反对形式主义,并不是否定一切形式,而是摒弃对工作无益的形式、采取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形式,使工作搞得既轰轰烈烈、又 扎扎实实。
二要领导率先垂范。改进领导作风对于克服形式主义至关重要。如果领导干部实事求是,对基层情况了如指掌,就会使搞形式主义的人处处碰壁。因此,首先要从领导机关做起,不搞不切 实际的高指标,不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不搞劳民伤财的达标活动,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其次要坚决纠正形式主义的做法,一旦发现下属弄虚作假,就应及时 予以曝光。再次要讲究工作方法。人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有的工作刚刚布置,索要经验的电话就到了。这种向雏鸡要蛋的做法,往往成了弄虚作假的诱因。因此, 克服形式主义,必须改进工作方法。
三要强化社会监督。干部的品德、能力、作风和实绩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干部选拔任用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周围群众的意见,使那些搞形式主义的人前进无路、后顾有 忧。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辨别能力,强化群众的监督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同形式主义作斗争;要疏通民主渠道,推进制度创新,为群众监督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要进一步强化舆论监督。形式主义者最怕公开曝光。要形成必要的声势,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坚持讲真话、听真话,坚 持讲实效、办实事的好典型,形成正确的示范和导向。要对那些严重弄虚作假、追名逐利、做官当老爷的坏典型也要进行公开曝光。
四要严明政治纪律。有的干部误以为做表面文章费力小、见效快、名利双收,以致滋长了投机取巧的心理。刹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歪风,需要建立科学的用人标准,坚持正确的用人导 向,使那些讲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切实为群众谋利益的人得到褒奖,使那些搞形式、装门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人没有市场。要严肃政治纪律,凡 是作风飘浮造成损失的、虚报浮夸骗取荣誉的、弄虚作假掩盖过失的,都必须根据情节和危害以党纪政纪论处。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形式主义。
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这也是解决作风问题的必由之路。如何解决,正是我们党员干部时下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也是我们向群众向未来应当交的一张答卷。中央的部署已经明确,方针和路线已经定下,时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统一部署抓好抓落实,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党的作风的大改变,大提升,大促进。(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