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修炼“五好”干部的一剂良方
宁南县县委组织部日前发出《关于对科级领导干部读书情况实行检查考核的通知》,要求宁南县现任正、副科级领导干部和副科级后备干部每月读书两本以上。干部读书要有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读书笔记每年不少于2万字,心得体会每年不少于4篇,每篇字数不少于500字。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给予降职或组织调整;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给予免职。(人民网 2013年9月12日)
古语有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往往把爱读书的人戏谑为“书呆子”“死读书、读死书”,物欲膨胀、一切向“钱”看的浮躁之气愈演愈烈,前不久成都就出现 “读书无用”的论调,引起广泛热议。四川宁南县用“读书”作为干部考核、任用提拔的重要依据,可谓开干部“读书”的先河。先不论这种考核方式是否具有实际操作性,但“读书”必然是炼造“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五好”干部一剂不可或缺的良方。
“读书”可以坚定干部“对党忠诚”的信念。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传承在字里行间,书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在传递精神和信仰。多读革命史书,可以让领导干部了解传统的中国为官之道,可以让干部体味到上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革命、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和忠贞;可以让年轻干部了解到我们党在建立之初的艰难困苦,可以让领导干部认识到党的宗旨和本质。只有真正弄清楚党的根基所在,干部才不会偏离核心,走错方向,才能用心、用生命来拥护党的领导,践行党的宗旨。干部只有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才能经得住大千世界各色各样诱惑和陷阱的考验,才可以确保干部队伍时时都坚定和可靠。政治立场坚定、宗旨意识强,忠诚牢靠的干部,才是真正的好干部。
“读书”可以加深干部“为民服务”的真情。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心实意为民服务的干部,才是真正的好干部。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践行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终目的是“一切为了群众”,让群众得到实惠。“一切为了群众”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将心比心,感同身受。干部只有通过“读书”不断陶冶自己的性情,多读正道之书,增进“为民情怀”,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有不竭的精神源泉和强大动力。
“读书”可以增强干部“勤政务实”的能力。“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事物、新问题运运而生,执政为民,勤政务实的前提条件,是干部自己要懂,要能够正确地认识问题、科学地分析问题、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果平时懒懒散散,不加强学习和积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很可能把事情越办越糟糕,让矛盾越积越多。“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惘”,领导干部绝不能按部就班,看看报纸、摆摆架子,当当甩手掌柜了事,要不断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对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的研究和思考,“勤政务实”才会高效,才会见成效。
“读书”可以加强干部“勇于担当”的责任。“读书明理,励志修身”,读书学习不但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更能激起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情感认同到位,才能强化领导干部“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才能在重要关头敢于担当、严峻势头迎难而上,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读书可以修炼干部“清正廉洁”的品行。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有这样一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廉为官之道,千古传诵,世人皆知。要清廉如水,必先淡薄名利,要淡薄名利,必当先立身养性,“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对于一个党员干部而言,读书学习不仅可以立志,更可以修身,端正品行、修养党性。只有修炼出“真、善、美”的人性保护层,才能抵御外界污泥浊水的侵蚀,祛除浮躁之气、贪婪之气、污秽之气,才能保持好党性的纯洁。内心平和、淡薄名利、品行端庄、公道正派,才是党和人民真正的好干部。
--
作者:萧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