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与“形象工程”势如水火
空空如也的停车坪、空无一人的售票大厅……一个县级市汽车站处于半停用状态,而有关部门对车站使用情况“不了解”的回答,真实反映出某些地方管理者存在的规划不科学、行政不作为现象,实在令人痛心。(人民日报10月24日)
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大致都是源于这样的想法:“形象工程”搞好了,就是为官一任的政绩,就是仕途攀升的资本,即使有什么闪失,反正这些钱是 国家和老百姓的,几年下来,为官一任不是造福一方,而“贻害一方”,搞得天怒人怨,其恶果是难以衡量的。为此,笔者认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执政为民、为民 用权作为正确使用权利的基本准则,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要树立节俭意识。领 导干部首先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观念。要正确理解过紧日子。过紧日子不是过苦日子,也不是该吃的不吃,该穿的不穿,过那种“清教徒”、“苦行僧”式的 生活,而是要求在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仍要精打细算过日子,仍要崇尚节俭、富而不奢,不能“瞎折腾”。过紧日子表现为精神上的振奋、思想上的不 懈怠、学习上的勤奋刻苦、工作上的勤勉敬业、无私奉献。过紧日子是一种精神和态度,要长期坚持下去。应当看到,目前某些地方政府或部门还存在一些利益驱使下的过分行为,例如某些项目是仓促论证,过度包装。在伸手要资金的同时,另一边却出手阔绰,而管不好干部的嘴和手,一点儿也没有精打细算、过苦日子的意识和准备。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伤害了干群关系,不利于社会和谐。因此,领导干部务必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观念,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以更高的境界苦练内功、应对挑战,在过紧日子中有所作为,坚决杜绝大搞“形象工程”。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 福百姓,应该也必须干出成绩。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建立突出政绩,这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的应有追求。这里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弄 明白,什么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实事?什么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而且还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贻害子孙。这样的“政绩”,不仅对百姓没有益处,还会妨碍国家发展大局。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 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
要健全追责机制。目 前,我国没有任何一项法律或政府规章允许政府搞“政绩工程”或“形象工程”,相反不得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文件或规定出台了不少。然而,看看各 地,不少地方都一定程度地存在“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要遏制或杜绝“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还得来点硬招儿。所谓的硬招儿,首先要健全管理制 度,不仅要按照规定,在资金管理上严格约束“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建设资金投入,而且要对违规使用资金的地方政府采取包括取消中央奖励资金、扣减中 央财政转移支付等经济处罚措施,让其得不偿失。其次,通过强化组织纪律,严肃处理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者,明确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官 员,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升迁等。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满腔热情地多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坚 持不懈地多干一些打基础、利长远、惠子孙的好事,不作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不玩数字游戏,不追求虚假指标和轰动效应,不搞不切实际、违背科学的瞎折腾 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切实把广大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无愧于组织的嘱托和群众的信任,无愧于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屈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