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四风”重在“三个加强”
备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闭幕,因其召开的节点和讨论的内容,让全国上下又一次掀起了对改革的讨论热潮。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在除“四风”的过程中,要做到“三个加强”,即加强科学制度建设;加强落实高效执行;加强多种有效监督,怀着“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的绝对信心扫除“四风”。
加强科学制度建设,坚信“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是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四风”恶习用零打碎敲的措施进行整治,目前更多地着眼于依靠行政命令体制,过多地依赖纵向地用上级对下级的约束,就好比堂吉诃德用长矛大战风车,远远不足以把作风彻底转变。要想从源头上遏制“四风”问题,必须要加强顶层的制度建设,要把制度建设作为贯穿活动始终的重要方面,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经验和管 用的办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固化作风建设成果。二是要准确认识制度建设。不能把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作出的规定、采取的措施、制定的条例之总和等于制 度建设的内容,满足乃至热衷于这些文件文本的起草。结果关于除“四风”的文件不少,甚至多得记都记不住,落实起来却是按下葫芦起来瓢,顾得了头顾不了脚,依旧是雨过地皮湿。要知道,出台的各项要求、规定、措施,犹如制度大厦的砖瓦,如果不能科学地组合,再多的砖瓦也无用。三是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制约权力。加 强制度建设,就是要将纵向权力制约、横向权力制约和非权力对权力的制约统筹起来,要站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高度,又不迷陷于“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低雾,以制度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加强落实高效执行,坚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四风”不能光讲大道理,贵在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在“实”字上大做文章、下真功夫,凸显作风整顿要出实招、见实效、解决实际问题抵押。一是注重发挥领导率先垂范的作用。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一种风气的形成,往往与领导带头有重要关系。作风是否过硬,作风转变是否彻底,取决于领导带头是否坚决。在除“四风”的过程中,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去做,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二是解决问题是关键。除“四风”,首先是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解决基层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干部要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确实做到深入 基层听民声,融入群众解民忧,扎根基层解民怨。要知道解决问题不能拖,更不能等着上级催,早改早主动,越拖越被动。只有完完整整彻彻底底地解决问题,才是真作风、实作风,人民群众期待的好作风。三是坚持不懈是重点。除“四风”是革除积弊、触及灵魂的一场“恶战”,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要想打好转变“四风”持久战,领导干部务必要把好习惯、好做法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甘于吃苦,乐于奉献,认认真真把党和人民群众交给我们的工作做好,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解决好。
加强多种有效监督,坚信“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一是要注重自我监督。一些党员干部存在作风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我管控、自我监督没有到位。因此,领导干部在接受外界监督的同时,更要加强主观监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并进行必要的矫正,要从性格、理想、学识、情操、心理和操守等方面,高标准要求自己,增强内在约束力,这也是习总书记强调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要求。二是民众的广泛参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广大人民群众要有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识,担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来监督政府,政府就不敢懈怠。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之所以获得公众好评,其意义不在于更加细化、更具可操作性,而是把对权力的规范公之于众,成为民众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的依循,本质上是对非权力监督权力路径的探索。三是不断完善制度监督。一方面,既要加强上级对下级监督的巡视制度,又要不断完善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制度和非权力对权力的社会监督制度,唯有如此,才能解决“谁来管钦差”、“谁来管纪委”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体制内扩充空间,尽可能把网络监督等各种非权力监督权力的形式都纳入体制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监督效率、扩大监督成果。
全体党员干部要怀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自信,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力除“四风”,在不久后的某一天,终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释然。(中共绵阳市涪城区委组织部 贺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