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结果导向 拒绝“责任甩锅”
发布时间:2019-04-23 09:26:08 浏览:
1789
夏秋汛,秋冬火,一年到头要防好;树要种,地要扫,房前屋后要确保;各大办,人手少,搞了工作搞材料……一段流传于基层的顺口溜,道出了“全能型”基层干部的辛苦。除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之外,还有“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一些基层干部的吐槽,反映了为基层减负是人心所向,也是破解基层治理困局、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迫切要求。
基层的负担从何而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上面”各种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近年来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的形式主义重疾——“过度留痕”,很大程度上是因此而起。如,在某乡镇,干部的手机上普遍装有七八个工作类APP,都是上级有关部门指令安装的。每天若要认真完成这些APP上的“留痕”任务,至少耗费两个小时。
如果不按照要求“留痕”,会怎样?“就怕层层追责,很多时候基层干部不得不浪费精力去把台账记录做得完美,大家都知道记录不代表工作质量,但出了问题可以减轻责任。”这是一位乡镇干部的忧虑。与督查检查考核“配套”的,是动辄签“责任状”倒逼工作进度、出了问题就以属地管理为由“打板子”——有的地方和部门以此搞“责任甩锅”,把问责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强化结果导向,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不得简单将有没有领导批示、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作为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来代替对实际工作评价”“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变相向地方和基层推卸责任”……中办发出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从基层反映强烈、让很多基层干部既深恶痛绝又深陷其中的“痛点”入手,明确规定“三个不得”着力解决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现象,并对“责任甩锅”态度鲜明地说“不”。
做无谓事务的减法,卸强人所难的负担,既是为基层减负,也是向形式主义宣战。什么叫做强化结果导向?不能天花乱坠地说,而要手底下见真章。举个例子:中办发出《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后,各地区各部门按要求进行专项清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从900项精简至159项,清理率达82.33%,各省区市从12771项精简至3493项,清理率达72.65%。这样的清理、精简,就是“手底下见真章”。还有,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唯台账是举、以材料论英雄肯定是不行了,既别走马观花,更别忘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
同样,拒绝“责任甩锅”,也是有决心就有办法。最近看到媒体报道,安徽省蚌埠市纪委监委为解决“责任状”满天飞等形式主义突出问题,采取面上排查和察访调研两种方式对全市情况进行梳理。通过各单位全面自查、列出具体项目,摸清了底数——共发现面上问题87项,其中“责任状”“责任书”类问题67项,“一票否决”类问题20项。目前,该市正针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对中央未规定或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签订的各类“责任状”和设置的“一票否决”事项,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整改。对于借签订“责任状”、设置“一票否决”事项谋取部门和个人私利的,纪检监察机关将追究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公开通报曝光典型案例。
“靶向治疗”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看到自己和身边人正在告别没完没了的“留痕”、没边没际的“背锅”——大目标始于小切口,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做细做深做实。(评论员陈治治)
基层的负担从何而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上面”各种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近年来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的形式主义重疾——“过度留痕”,很大程度上是因此而起。如,在某乡镇,干部的手机上普遍装有七八个工作类APP,都是上级有关部门指令安装的。每天若要认真完成这些APP上的“留痕”任务,至少耗费两个小时。
如果不按照要求“留痕”,会怎样?“就怕层层追责,很多时候基层干部不得不浪费精力去把台账记录做得完美,大家都知道记录不代表工作质量,但出了问题可以减轻责任。”这是一位乡镇干部的忧虑。与督查检查考核“配套”的,是动辄签“责任状”倒逼工作进度、出了问题就以属地管理为由“打板子”——有的地方和部门以此搞“责任甩锅”,把问责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强化结果导向,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不得简单将有没有领导批示、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作为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来代替对实际工作评价”“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变相向地方和基层推卸责任”……中办发出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从基层反映强烈、让很多基层干部既深恶痛绝又深陷其中的“痛点”入手,明确规定“三个不得”着力解决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现象,并对“责任甩锅”态度鲜明地说“不”。
做无谓事务的减法,卸强人所难的负担,既是为基层减负,也是向形式主义宣战。什么叫做强化结果导向?不能天花乱坠地说,而要手底下见真章。举个例子:中办发出《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后,各地区各部门按要求进行专项清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从900项精简至159项,清理率达82.33%,各省区市从12771项精简至3493项,清理率达72.65%。这样的清理、精简,就是“手底下见真章”。还有,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唯台账是举、以材料论英雄肯定是不行了,既别走马观花,更别忘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
同样,拒绝“责任甩锅”,也是有决心就有办法。最近看到媒体报道,安徽省蚌埠市纪委监委为解决“责任状”满天飞等形式主义突出问题,采取面上排查和察访调研两种方式对全市情况进行梳理。通过各单位全面自查、列出具体项目,摸清了底数——共发现面上问题87项,其中“责任状”“责任书”类问题67项,“一票否决”类问题20项。目前,该市正针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对中央未规定或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签订的各类“责任状”和设置的“一票否决”事项,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整改。对于借签订“责任状”、设置“一票否决”事项谋取部门和个人私利的,纪检监察机关将追究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公开通报曝光典型案例。
“靶向治疗”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看到自己和身边人正在告别没完没了的“留痕”、没边没际的“背锅”——大目标始于小切口,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做细做深做实。(评论员陈治治)
更多推荐
更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圈出的重点工作,压首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
作者:张全林2024-03-25 22:11
最近,《人民日报》副总编卢新宁一句:“我唯一担忧的,是人们已经不再相信 !”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具体是她应北京大学邀请,在北大进行了一场演讲。...
作者:达墨2024-01-07 12:39
【清廉网】(潘攀 王凌)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了广西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折射出由风及腐、风腐一体问题,充分说明不正之...
作者:潘攀 王凌2023-09-24 18:32
【清廉网】(胡建兵)日前,广西南宁市举行了“火炬传家风 同心筑未来”2023年南宁市家风家教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国际家庭日宣传活动。活动由...
作者:胡建兵2023-05-22 15:10
【清廉网】(马宏)日前,《长安评论》报道,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探索打造“井”钟常鸣新媒体普法项目,组建普法剧组,招募喜爱表演的热心...
作者:马宏2023-05-05 10:01
【清廉网】(李元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以有力政治监督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
作者:李元刚2023-03-04 09:46
【清廉网】(胡建兵)近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获悉,广西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履行受贿...
作者:胡建兵2023-02-20 07:19
【清廉网】(雷舒淇)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四立之一,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自古便有吉祥的涵义...
作者:雷舒淇2023-02-08 09:35
【清廉网】(万传文)“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父母亲,三个儿子几乎同时要进监狱,最不能原谅自己的就是这一点……”1月28日晚,湖南卫视...
作者:万传文2023-02-08 09:29
【清廉网】(师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和执着,继续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
作者:师芸2022-10-14 17:03
【清廉网】(李元刚)中秋、国庆将至,中央及各级纪委监委陆续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典型案例。密集通报敲响廉洁警报,释放出作风建设...
作者:李元刚2022-09-09 08:36
【清廉网】(徐冬)天悬银盘,月洒清辉。中秋佳节将至,思念和团圆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天际星河中那一轮明月,如一双善解人意的温柔手,总能触碰人们...
作者:徐冬2022-09-07 09:24
【清廉网】针对网民反映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副主任医师刘翔峰有关问题,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中南大学8月26日发布通报:经初步调查,发现刘翔峰涉嫌...
作者:兰琳宗2022-08-31 09:46
【清廉网】(师芸)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态度,那就必然是“坚持”。“坚持”是党中央的态度,也是党中央的策略,更彰显了...
作者:师芸2022-08-29 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