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乐 于 接 受 监 督
【清廉网】(白宏兴)“七一”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草鞋书记”周永开,在达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上,向党组织提出请求:“继续对我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对我和我的亲属不搞特殊化。”这既体现了周永开一直以来的坚强党性,也表明了他敢于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的坚定决心,又一次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乐于接受监督,是比被动接受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更高层次的监督,是实现“不想腐”的必然要求,也是达到“我将无我”自由状态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接受组织和人民监督就天经地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敢不敢接受监督,是检验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对党忠诚的试金石;能否做到乐于接受监督,是一名党员干部有没有胸怀和境界的体现。然而,一提起监督,一些党员干部嘴上说得挺好的,但内心却是非常抵触的,并且千万百计规避、挖空心思逃避。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善欲人见,恐非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共产党员向来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为什么要鬼鬼祟祟、遮遮掩掩呢?党员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党和人民服务的,为什么又怕党和人民监督呢?
一些党员干部怕人监督,恐怕自身真是有问题的。或者是现在没有问题,以后迟早会出问题,因为他的心里已经有了问题,思想不端正了。这些人既是纪委巡查的重点,也是各级监督的重点。有的党员干部,自尊心非常强,认为自己做的也非常好,也能够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需要监督。如果对他进行监督,反而是对他的不信任、不尊重。因此他也不愿意接受监督。这是党员干部中很小的一部分,也是很优秀的一部分,但也需要加以教育引导,端正思想认识,使其乐于接受监督。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党员干部只要拥有权力,今天不监督也许可以,明天不监督也许也可以,但是很难保证他后天就不出问题。从众多的腐败案件来看,有些党员干部起初理想信念是非常坚定的,思想意识是非常单纯的,自我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但后来还是没有经得住“糖衣炮弹”的狂轰滥炸,逐渐腐化堕落,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教训非常深刻惨痛。也有一些违法乱纪分子在忏悔时埋怨:当时如果组织对他要求严一点,大家对他监督紧一点,他出窍的灵魂也许会收回,也不至于走上邪路。由此可见,不论是什么人,都要接受监督。党内不能有不受监督的人,不能有不受约束的权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普通人,是非常容易犯错误的,特别是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纠错中成长成熟的。党员干部也一样,也需要有人不断的帮助纠错,才能始终正确地行使手中的权力,行走在正确的轨道上。有人监督,对党员干部来说,其实是个大好事,是对党员干部最大的关心和爱护。不仅是预防腐败的需要,也是干事创业、实现中国梦的需要,还是加强自身党性和个性修养以及自我完善的需要。因此,要把组织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培养,把上级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把同级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帮助,把下级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要捧着感恩的心,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张开双臂,敞开心扉,欣然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
党员干部要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就要乐于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除了自觉加强党性和个性修养外,还需要向身边的导师、老师、诤友、医生、园丁、清洁工等寻求帮助。导师可以在我们感到迷茫时,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我们的错误,防止我们跌倒;诤友可以在我们头脑发热时,给我们波一盆冷水,使我们冷静下来,不至于做出让自己追悔莫急的事;医生可以及时提醒我们注意饮食起居,预防疾病的发生。当我们患了疾病时,能够及时给予治疗,防止我们小病酿成大患;园丁可以及时帮我们剪去乱发的枝芽,让我们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有用之材;清洁工可以帮我们清除身边的垃圾,也可以帮我们清除心中的灰尘,使我们保持一颗清静明亮的心。其实,党和人民就是我们的导师、老师、诤友、医生、园丁、清洁工。我们应该真诚的欢迎他们多指导,多关心,多帮助,多监督,多批评,多指正。从而使我们远离错误,走近真理;使我们身心俱修,而后治国平天下。作为党员干部,如果身边缺少这些导师、老师、诤友、医生、园丁、清洁工,那是非常可怜的,也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我们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低调谦虚、礼贤下士、闻过则喜、从谏如流,善于请党和人民做我们的导师、老师、诤友、医生、园丁、清洁工,变被动接受监督为主动接受监督,把主动接受监督升华为乐于接受监督,从而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成就更加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