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井冈山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创新
江西是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井冈山精神在江西广大党员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的心目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80多年前,我们党在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培育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近年来,江西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紧密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发展。
坚持发扬传统强化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一是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反腐倡廉教育优势。江西省在挖掘、整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地)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瑞金中央纪委监察部旧址、南昌小平小道纪念馆等六个全省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基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瑞金中央纪委监察部旧址入选第一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把弘扬井冈山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加以推进,培育和建立了66个特色鲜明的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去年全省各类廉政教育基地有组织地接待各级党员干部参观学习1600余批次、8万余人次。二是深入开展红色歌曲、廉政歌曲传唱活动,提振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在全省组织开展了“清风”系列党风廉政文艺汇演活动,2009年9月,“清风颂”———江西省党风廉政建设文艺汇演在北京中国剧院隆重举行;创作了《〈清贫〉颂》、《井冈杜鹃红》等优秀廉政歌曲,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广为传唱。三是将红色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感染力。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创作了1000多个平面、影视、漫画类廉政公益广告,并选取优秀作品在全省主要新闻媒体展播,其中传承井冈山精神的《井冈翠竹》等作品,在全国评比中获奖;编辑出版了《红色标尺———井冈廉政史话》、《赣南正气歌》、《庐陵正气》等一批红色读物,为党员干部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革命传统提供了重要读本;举办了“井冈山精神大型展览”,并在全国多地巡回展出。
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开拓,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系统创新。一是把纪检监察工作有机融入科学发展大系统,与经济社会工作一并部署、一并推动。自2009年起,由省纪委牵头,连续三年在全省开展了服务科学发展主题年活动,既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又年年有创新,2009年为“机关效能年”,2010年为“创业服务年”,今年为“发展提升年”;从省、市、县直重点部门和单位选择若干个具有执法权、审批权和管理权以及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设处(科、股)室或二级单位作为测评对象(省级100余个,市级1000余个,县级10000余个),在企业和基层建立发展环境监测点12000余个,着力解决“中梗阻”、“小鬼难缠”等突出问题,提升机关效能;创新监督检查工作方法,在对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的监督检查中,建立了省、省直行业主管部门、设区市、县(市、区)、项目单位分级负责的五级互动监督检查网络,形成常态化的监督网络。二是着力创新预防腐败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廉政阳光工程”建设。把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和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以“廉政阳光工程”为载体,采取切实的举措,推进行政审批阳光服务、公共资源阳光交易、财政资金阳光运行、干部选拔阳光透明、执法司法阳光公开等工作。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行政便民服务网络,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模式,实行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省直所有单位的土地、工程、国企产权、矿产、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统一在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或项目所在地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交易;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大力推行公务消费使用“公务卡”结算制度,深化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全面实行常委会任用干部票决制等“十大”改革措施,等等。三是以“制度+科技”为保证,努力提升反腐倡廉实效。创新思路,采用“1N”的模式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1”代表江西省惩防体系建设《实施办法》,“N”代表围绕惩防体系基本框架所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建立和完善了200多项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同时,把现代科技手段融入惩防体系建设中,由省纪委协调、省工信委牵头实施,整合全省各级政务部门的信息网络资源,建设集电子政务、行政审批、政务公开、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多种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政务在网上公开、资金在网上运行、公共资源在网上交易、监督在网上实施,并将一直向乡镇延伸。
坚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一是加强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自2008年起,连续三年在全省开展了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查出、查处了一批违纪违规资金和违纪违法案件。在全省推行惠及800万农户、3200万农民的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将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47项补贴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仅今年1季度,全省就累计发放补贴资金46.99亿元。二是集中开展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针对少数基层党员干部滥用职权、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等行为,去年在全省开展了城乡低保资金发放、失地农民基本保障、农民建房收费三个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14.7万余人;清查2009年以来农民建房违规收费、罚款1.75亿元,已将违规收费退还建房农户或上缴国库;清查出2008年以来各地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款2400万元,整改到位1890万元。三是针对影响稳定的敏感民生问题标本兼治。在征地拆迁方面,坚持不能伤害群众的既得利益,让群众得到现实利益、看到未来利益,深入了解群众诉求,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公平公正确定拆迁补偿方式和标准。今年在全省推广了新余市“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征地拆迁工作机制,确保拆迁户经济上没损失、生活水平不降低、居住条件有改善。通过巡视发现的贵溪冶炼厂污染三个村庄问题,省委作出村庄整体搬迁的重要决策,投入2亿元建设现代化新居,得到了群众拥护。四是创新维护群众利益长效机制。在全省集中组织开展“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切实帮助群众办好事、解难题,加强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确保群众安居乐业与社会和谐稳定。全省1518个乡镇都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绝大多数建制村设立了便民代办点,把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成方便、快捷、高效和“一站式”服务“行政超市”。在全省农村开展了“创建农村基层权力规范运行的监督体系、创新便民利民的服务方式”为主题的“双创”工程,全省村级普遍实行了基层党务和村务公开、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五项监督制度。
坚持严肃纪律惩治腐败,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一是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如针对县委书记、县长腐败案件中暴露的问题,省委规定县委书记、县长任免必须征求省纪委的意见,同时制定了《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规范(试行)》等制度,省纪委对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信访件实行“双重管理”制度。国土资源系统针对查处的腐败案件,制定完善各类制度120多项,修改完善60多项。去年,国土资源系统违纪违法案件同比下降超过50%。二是利用典型案例加强警示教育。每年都在省委全体(扩大)会议上通报案件查办情况,并将通报稿印发全省县级以上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学习。分系统、分类别摄制了《忏悔》、《土地之殇》、《落马的县官》等六部反映重点领域、关键岗位违纪违法案例的警示教育片,分发给各地各部门组织观看。及时组织案发单位召开总结教训教育会,用身边的案例教育身边的人。三是注重查案促发展。每查办一起案件,省纪委领导都多次与案发地方和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骨干座谈,鼓舞士气,做好稳定和发展工作。(江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尚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