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纪检监察调研工作水平
纪检监察调研工作是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和来源。只有抓好新时期纪检监察调研工作,努力提高纪检监察调研工作科学化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好出谋划策、以文辅政的作用,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决策依据,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要把握大局,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研究重大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反腐倡廉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有着与其他阶段不同的历史性特征和目标任务。一方面,纪检监察调研工作必须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全局,研究纪检监察工作服务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的目标、地位、任务和作用。这就需要纪检监察调研工作在经济建设一线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真实状况,把握好初级阶段社会发展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影响和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找准纪检监察工作及时跟进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主动探索提出纪检监察工作为初级阶段社会发展提供纪律保障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纪检监察调研工作要围绕现阶段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思想、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进行反腐倡廉建设内在规律研究,及时掌握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党内一些不良风气依然严重,各种社会矛盾突出,违纪违法行为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新经济领域的案件和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作案不断增加且花样翻新等,这些问题给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我们采取综合手段,针对重点问题开展重点研究,增强研究的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大对初级阶段框架体系下反腐倡廉建设与时俱进的研究。在制度建设方面,有的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愿望是好的,但实施起来效果并不好,甚至适得其反。这些问题,要在大框架下综合考虑,因为阶段性目标是由阶段性发展水平、阶段性的社会情况、党的阶段性思想认识水平所决定的,制度设计如果不考虑这个阶段的情况、特点和规律,实行起来可能会受到挫折,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纪检监察调研工作只有遵循初级阶段反腐倡廉建设的规律来开展,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其科学性。
要统筹协调,处理好课题调研与理论研究、文稿起草的关系。课题调研、理论研究和文稿起草是纪检监察调研工作的重要任务。课题调研、理论研究是文稿起草的重要基础,文稿起草工作是把调研成果、理论研究转化为领导决策的重要途径,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纪检监察调研工作要把课题调研、理论研究等工作取得的成果准确、及时地反映到领导讲话和文件起草之中,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文稿,并通过文稿起草促进和深化调研工作。当前,要高度重视并高质量地完成“全面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研究”课题调研任务,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把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在探求内在规律上提炼的建议、观点充分反映到研究课题中来,为今后五年党的建设提供重要的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要进一步明确纪检监察调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既要重视重大理论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更要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紧贴省纪委工作部署和反腐倡廉建设现实问题来开展调研工作。对重大理论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可以组织动员专家学者和社会资源来参与,纪检监察自身调研应更多侧重于对现实问题的研究。理论研讨会的文稿要突出理论性,其他大量的文稿要针对当前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来论述,这就要求纪检监察自身调研应更多侧重于对实际工作、现实问题的研究。要把有关调研力量整合好、摆布好,三个方面都不可偏废。只有统筹协调,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课题调研、理论研究和文稿起草的关系,才能体现出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要求真务实,以创新精神推进纪检监察调研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调研部门是个“加工厂”,主要是加工思想、加工理论、加工思路、加工政策,而且要精细加工。要出高质量的思想产品、政策产品、文字产品,就需要有创新的精神。创新来自于我们对实际工作、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调研部门是出思想、出思路、出政策的地方,提交常委会研究的文件、提交主要领导参考的文稿,一定要源于对实际情况全面、深刻、准确的把握。调研干部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敢于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坚持正确意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反对“绕”来“绕”去,不可假、大、空。
要改进文风,在落实“三短一简”要求上作表率。湖北省委提出“三短一简”,要求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简办事。落实“三短一简”要求的核心是转变文风。文风要清新、生动、活泼、感人、简短。这个要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长文好写、短文难雕。短文的一个字体现着一个字的功力。现在有的领导同志的讲话稿像“八股文”,大多是三段式、四段式、四言八句那一套,词句工整但内容空洞。改变这一现象,要从调研入手。要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注重找问题、摸实情,直奔主题、开门见山,为领导决策提供针对性、指导性强的文稿,为基层工作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南”,取得领导和群众一看便知“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目标”的效果。
要深入基层,树立良好的调研工作作风。基层的生动实践,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理论的源泉、思想加工的源泉、文稿起草工作的源泉。要多下基层、深入基层搞调研,不能闭门造车。要克服人少事多的矛盾,把常下基层调研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经常了解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遇到什么具体问题、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政策和举措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用以丰富我们的思想、创新我们的思路、改进我们的工作。同时,纪检监察机关的各业务部门也应开展定期交流,拓展调研工作思路,提升对实际问题的规律性认识。调查工作要“沉得下去”,研究工作要“浮得上来”,对调研的材料进行综合、归纳、提炼、上升,把有价值的“金子”选出来,把“沙子”挑出去。(作者系湖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侯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