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为政之德 夯实执政之基
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表明,一些党员干部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德为人之本。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修德作为基本的职业素养,坚持品行为本,确保政治上靠得住;坚持民意为上,让人民群众信得过;坚持廉洁为贵,做到作风上过得硬。
始终做到思想上纯洁。党员领导干部的“官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等各个方面,但最根本的是党性修养。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从政道德建设的核心,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夯实纯洁清廉的思想道德基础,始终保持思想上高尚纯洁、政治上清醒坚定,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动摇、理想信念不淡化、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始终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落实“一线工作法”,开展开门接访和带案下访,着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做好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实事,努力创造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业绩。
始终做到行为上正派。“政者,正也。”古往今来,道德修养始终是为官者的从政之本。领导干部没有良好的从政道德,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勤勤恳恳做事,坐得端、行得稳、立得正,涵养一身正气;要公道正派办事,不偏袒不庇护,不徇私不枉法,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弘扬正气、抵制邪恶,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明辨是非荣辱,自觉抵御诱惑,防止道德观混淆,始终坚守道德底线,做到做人有底气、做事有硬气、做官有正气。要常念组织重托,强化宗旨意识,注重实践锻炼,从严要求自己。要坚决纠正脱离群众、作风粗暴、特权观念严重等不良倾向,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心浮气躁等不良风气,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
始终做到政治上清廉。如果失去了“廉”的法宝,就会失去“德”的操守,而后失去从政的根本。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被人民唾弃,就是因为其不以廉为宝,贪污受贿、腐化堕落、道德沦丧,最终沦为阶下囚。党员领导干部要修德,必须以“廉”为坐标,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时时事事处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拒之门外。要自觉遵守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做到律人先律己、正身先正心,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无例外、执行纪律无特权。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养成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真正把依章办事、秉公用权的要求落实到执政为民的各个方面。
始终做到修养上高尚。《周礼·地官》所言:“在心为德。”一个人品端正的人,首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做官必先做人。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前,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重德、立德、修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努力在单位做一个好党员、好干部,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高雅向上的兴趣爱好,提高文化素养,摆脱低级趣味,切实把高尚的精神追求内化为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对个人爱好要爱之有度、好之有道,慎加选择、有所节制,防止玩物丧志,谨防个人的“小爱好”变成别有用心之人攻击的“大缺口”。
加强道德修养是人生的永恒课题,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学会“吾日三省吾身”,持之以恒地加强道德修养与党性锻炼,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爱岗敬业、敢于负责的力行者,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先行者,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引领者。(作者系安徽省阜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陈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