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提升、五坚持”努力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山歌是当年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真实写照。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赣南调研时指出:要进一步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努力打造作风建设的模范区。面对当前的“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对保持党的纯洁性、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五提升、五坚持”,以优良的作风创造新时期“第一等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注重提升免疫力,坚持加强教育不放松
大量的腐败案例警示我们,腐化堕落往往是从思想防线失守开始的。党员干部思想上一旦出了问题,其行为难免会迷失方向,自身的“免疫力”必然会丧失,消极腐败就会乘虚而入。加强思想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觉悟的有效载体,也是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的根本途径,纪检监察机关要牢牢抓住教育这个基础不放松,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一要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要紧紧抓住理论武装这个核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境界,增强党员干部防止腐败侵蚀的“免疫力”。二要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弘扬红色传统,抵制黑色腐败”专题教育,做到正面典型示范教育与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要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积极探索反腐倡廉教育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着力构建政治思想教育、廉政勤政教育、道德教育为一体的“大宣教”格局。三要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积极挖掘廉政红色文化资源,加大廉政文化产品创作力度,进一步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要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参与和推动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自觉弘扬正气,抵制腐朽文化侵蚀,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注重提升执行力,坚持强化整治不放松
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着与保持党的纯洁性要求不相适应的种种作风问题,导致制度走样、执行力弱化。可以说,作风决定执行力,没有良好的作风,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就会变为空谈。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承担起协助党委抓党风的重要职责,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当前,尤其要以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为载体,着力整治工作作风上的“庸、懒、散”问题,领导作风上的“假、浮、蛮”问题,为政不廉上的“私、奢、贪”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要建立健全干部作风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大督查、整治工作力度,通报一批作风整治过程中发生的典型案件,曝光一批作风问题突出的人和事,营造强大舆论声势。要加强组织领导和严明纪律,严肃查处违反工作纪律和作风建设规定的行为,对顶风违纪的要做到不姑息迁就、不心慈手软,让他们丢“位子”、伤“面子”。要整合监督力量,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建立起干部作风群众考核评议机制,实行常态监督、有效制约。要建立透明度高、群众参与性强的监督载体,进一步疏通群众直接反映干部作风问题的信息渠道,延伸监督触角,借助群众的力量,促进部门和行业转变作风、改进服务,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三、注重提升公信力,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不放松
腐败问题仍然是群众最敏感、最反感的问题,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带来的是社会公信力的丧失,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纪检监察机关的公信力是形象的昭示、作风的倡导,是肩负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职责的重要支撑。纪检监察机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提供坚强保证。一方面,要立足治本,把预防作为一种超前的“惩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逐步消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要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为重点,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建立公共权力阳光运行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体系,规范权力运行。要全面推进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坚持防范在先、关口前移,进一步规范审批权、人事权、财权,对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建立源头防腐预警机制,努力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和干部失足。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制度科技”模式,形成权力运行的防火墙和制度执行的监控器,让“电脑”管“人脑”,从而有效防止腐败。另一方面,要从严治标,坚持惩治为重,把惩治作为一种特殊的预防,依纪依法加大对腐败的惩处。人民群众对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工作高度关注,查办案件最能彰显我们从严治党的决心,最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能提升纪检监察机关的反腐能力。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保持对腐败的高压态势,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真正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群众利益。要突出办案重点,针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要害部位,有效抑制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的势头。在坚决查办大案要案的同时,要加大对发生在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查办力度,从严从快查办,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以惩治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四、注重提升创新力,坚持深化改革不放松
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也是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的时代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从各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举措,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一是推动反腐倡廉教育创新。要注重运用现代媒体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网上廉政文化资源,以网站、博客、论坛等为载体,打造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廉政教育新阵地;要充分发挥组织、宣传、文化等部门的教育优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努力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二是推动监督工作创新。要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项目建设等重大制度;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建立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政府专项资金监管等网络监督平台,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实时监督。三是推动治本抓源头工作创新。要围绕干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权力,探索建立治本抓源头的有效措施,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四是推动查办案件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通过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协调组织人事、审计、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积极参与配合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工作,形成查案合力;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综合使用法纪惩处、组织处理、经济制裁、道德鞭挞等各种手段,达到惩治治本的目的。
五、注重提升亲和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放松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的根本所在。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期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新渴望,始终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核心理念。一是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是维护群众利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往往是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多发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必须下大气力、花真功夫予以解决。要加强对党的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纠正在基层事务决策和管理中独断专行、损公肥私、与民争利等行为,严肃处理少数基层干部侵占挪用惠民资金、擅自处置集体资产、侵吞集体收益等问题,严厉打击参与、纵容和支持黑恶势力欺压群众等行为。二是要切实解决社会突出问题。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集中开展专项治理,着重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庆典研讨会论坛博览会过多过滥、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及公款消费等问题;要高度关注民生,把解决好民生问题摆在首要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增收、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就医和教育等问题。三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对贯彻《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查办严重损害群众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人身权利的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加大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推行便民服务代办制,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围绕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这一核心,大力推进农村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充分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江西寻乌县纪委书记 邓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