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围绕中心破解抓落实难题
今年以来,山东省东营市纪委立足基层工作实际,找准反腐倡廉建设与全市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谋全局、抓根本、促发展,自觉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推动黄蓝经济区开发建设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和坚强的政治保证。
谋发展之要,创优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一是在监督检查上求实效。加强对中央转方式调结构、规范和节约用地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房地产市场调控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53起,关停取缔违法企业74家。对全市30个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实行纪检监察派驻进场制度,开展全程监督。二是在工作效能上求提升。在全市开展“效能提升工程”,通过搭建效能监测、电子监察、巡视督导三个平台,实现在行政审批、重点工程建设、行政权力运行、政务公开、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五个方面的效能提升。三是在优化环境上求突破。开展中心城区建筑工地环境集中整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牵头组织公安、检察、法院、信访、城管、住建等有关部门,集中对强买强卖、强装强卸、强包强揽、强阻施工、乱收费“四强一乱”严重扰乱建筑工地施工秩序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坚决整治。今年2月底以来,全市共责任追究20余人次,行政拘留14人。
谋民生之本,着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一是完善纠风工作机制。坚持日常纠风工作与纠风专项治理相结合,围绕重点部门和行业加大纠风力度,着力解决征地拆迁、住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医疗服务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查处各类违法案件75起。二是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完善“行风热线”运行机制,坚持部门单位“一把手”上线,为群众释疑解惑、解决问题。完善信访举报工作机制和群众评议监督机制,实行领导干部主动接访和带案下访,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三是完善制度廉洁性评估机制。着力突出对制度利益冲突性和民主性评估,制度制定充分体现民意。探索建立了部门单位自审、派驻机构初审、相关部门联审、专门机构审查、专家和群众代表评审、社会听证“五审一听证”评估模式,固化评估流程,保证了评估效果。
谋事业之基,保证党员干部健康成长。一是严明党纪法规,加大惩处力度。严肃查处顶风违纪、破坏发展环境、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处背离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追求部门或局部利益,影响国家战略实施的案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今年以来,全市立案30起,其中3起涉及县(处)级干部,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法纪和社会效果。二是创新载体,强化教育预警。坚持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宣传思想工作部署,努力形成党委搭台、纪委主抓、部门配合的宣教格局。创新开展廉政勤政千场宣讲活动,举办廉政报告会60场次,讲授廉政党课300余场次,开展廉政谈话42人次。三是严格监督管理,规范从政行为。在全市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突出重点部门单位和重点中层岗位,向城中村、油区村、园区村和城市社区延伸,初步构建起单位内部主动防、重点部门和岗位联合防、热点问题点题防的防控体系。目前,全市已确定廉政风险点2.9万多个,制定防控措施3.3万条,基本实现行政权力风险防控全覆盖。
谋强身之策,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注重提升学习能力。以开展“善读书、读好书、推荐书”活动为载体,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纪检监察业务能手评选,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注重提升执行能力。树立干一件成一件的工作理念,提倡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建立了重点工作督查、重要事项通报、季度例会评析等制度,制定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定期绩效评比,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确保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注重提升创新能力。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创新奖评选活动,形成了崇尚创新精神、支持创新活动、奖励创新成果的鲜明导向。注重提升协作能力。制定完善了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见、常委会议事规则等制度。教育引导班子成员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领导集体,为全市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作者系山东省东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岳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