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反腐倡廉须做足“五门功课”
国运因廉而兴,政权因腐而亡,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指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总体态势,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做足“五门功课”,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确保政令畅通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绝不只是查几个案子、处分几个人,更重要的是确保党纪国法的顺利实施,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纪检监察机关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坚决防止和纠正那种当面表态很好、实际另搞一套的阳奉阴违做法,符合自己口味的就办、否则就顶住不办的实用主义态度,说得天花乱坠、做得变样走形的言行不一作风。要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强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当前,少数地方和单位存在着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贪多图快、贪大求洋的情形,喊的是新口号、搞的是老一套,追求的是金山银山、牺牲的是绿水青山,说的是以人为本、实际上是见物不见人。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纪检监察机关更是肩负着重要职责。要着眼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保障、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等情况,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拓宽工作思路,改进方式方法,坚决防止和纠正那种“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和“与大学生谈话谈不进去、与工人农民谈话谈不下去、与专家谈话谈不上去、与老同志谈话被顶了回去”的局面,促进群众工作的加强与创新,促进管理层次的升华与提高,促进城乡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查处重大案件
这些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绩很大、经验很多,要充分肯定成绩、增强必胜信心。同时应清醒认识当前消极腐败现象的严重性:腐败行为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依然严重;一些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腐败案件类型、性质和作案手段等出现新变化,违纪违法行为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等等。追求真善美,厌弃假恶丑,应该是普遍的人性,更是党员干部起码的品质。但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有的人求真的愿望不再执著,从善的行为不再自觉,审美的感官不再鲜活。领导干部出了问题,绝不只是个人的事,其后果“一害自己二害家人三害党”,不仅损毁了个人的心血、个人的前程,而且损毁了家人的幸福、家人的安全,更重要的是损毁了党的事业、党的形象。因此,我们要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依纪依法严惩腐败分子,及时清除已经暴露出来的腐败现象,有效遏制腐败行为,以达到警示、诫勉、震慑的作用。坚持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职位多高,只要违反了党纪国法,就坚决查处。
注重防患未然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既要重已然,又要重未然,既要治已病,又要治未病,多管齐下,辨证施治,才能降低成本和损失,缩小风险和震荡,赢得时机和主动。要坚持防范在先、关口前移,及时预判腐败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监督,有针对性地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逐步消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要在制约权力上下功夫。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在公开上下功夫。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公权的保护伞。“没有公开的公平,是自信而不是公信;没有公平的公开,是乱象而不是有序。”要注意利用网络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完善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和电子监督系统。要在规范上下功夫。按照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要求,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把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不断提高预防腐败能力和水平。“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在抓制度建立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贯彻落实制度的责任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性。要在教育上下功夫。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科学的事业观、政绩观、工作观。
纠正不正之风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提高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推动事业发展、实现宏伟目标。因此,必须坚持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着力解决社会广为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也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民生,即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问题;一是公正,即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要继续抓住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领域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群众安居乐业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群众办实事,要真心发扬民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决不能把自己的主观臆想强加于人。要以维护群众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人身权利为重点,严肃查处侵占各种惠民补贴、土地补偿、扶贫救灾、移民安置等专项资金,以及擅自处置集体资产资源、侵吞集体收益的案件,严肃查处违规征地拆迁、严重侵害群众人身权利的案件,严肃查处官黑勾结、横行霸道、欺压群众的案件,严肃查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案件。继续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着力解决群众观念淡薄、决策脱离实际、作风漂浮散漫、文山会海成灾等问题。纠正不正之风,要防止“动作很多,但不前进”,着力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求实效上见行动。
加强自身建设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人在现实中,总会面对各种诱惑。形形色色的“糖衣炮弹”、声色犬马、酒色财气,表面光鲜诱人,其目的都是迷惑内心,让人作出错误的选择。面对诱惑,最能考验和检验党员干部的党性原则和道德修养。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抗拒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崇高的事情来。”在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同样面临着诸多诱惑和考验,若不加强自律,不加强修养,便很难坐怀不乱、处变不惊。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能力;风狂雨急时立得住,方显定力。纪检监察干部要从严律己,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行动先于一般干部,始终做到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坚决斗争,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关心爱护,对自己和亲属严格要求。人们敬畏纪检监察机关,就是敬畏党、敬畏人民,因为我们是代表党在工作,是代表人民在工作。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种荣誉,不负这种信任,始终保持恪尽职守、秉公执纪的职业操守,维护纪检监察机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要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带头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树立和维护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湖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黄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