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化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入手 切实提高控权水平和能力
吉林省通化市积极探索和创新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的新途径、新方式,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入手,全面推进内部防控、外部监督和信息化建设,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切实提高控权水平和能力。
规范权力运行,实现制度控权。将制度建设贯穿于权力运行全过程,针对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和腐败问题易发的“风险点”,建立科学完善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实现全程控权。一是规范决策权。在市、县、乡三级班子中以有效落实“三重一大”事项、“末位表态”等制度为重点,把领导干部决策过程中潜在的廉政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把专家论证、决策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并配套完善市民旁听、专家咨询、决策听证、社会公示等制度,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确保决策民主科学。二是规范用人权。完善《县(市、区)党委书记初始动议和提名制度》、《重要领导岗位缺位差额公推办法》等制度规定,重点对干部选用从动议提名到讨论决定任职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规范,并强化任前审核、现场监督、跟踪检查三项措施,确保制度落实。三是规范重点领域用权。围绕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健全完善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将供水、供气、供热、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政府特许经营项目纳入招标管理。重新修订《通化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处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管理制度汇编》,明确规定了招投标各个环节的监管内容。
扩大“全程控权”参与范围,实现公开控权。建立健全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的社会监督体系,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实行严格监控。一是推进公开监督。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三谈两述一报告”(任前廉政谈话、任中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开通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短信提示平台,建立重要时期预防提醒制度,从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二是推进社会监督。全面开放“三会”(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邀请群众参政议政。编制《市民民生工作计划》向社会公布,并对照《计划》进行验收。三是推进网络监督。通过市政府网站、通化党务公开网、通化政务公开网,及时公布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重大决策部署、重要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以及涉及权力运行的重要信息。设立群众评议、交流信箱、百姓问政等互动板块,方便群众在线交流。四是推进媒体监督。利用市、县各类媒体,搭建多个权力晾晒平台。在市、县两级电台、电视台创办《心桥》、《百姓说事》等专题栏目,打造政府职能部门与百姓直接对话和交流的新闻舆论平台,加大民主监督政风行风力度。
依靠信息技术支撑,实现科技控权。把科技手段融入权力运行风险全程防控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流程之中,确保权力在阳光下操作、资金在网络上监管、风险在流程内控制、资源在市场中配置。一是对公共资源配置权进行网上监控。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涉及土地、矿产出让、政府采购、招投标、国有产权交易的事项全部纳入市场化运作,并逐步实行网上竞价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对行政审批权进行网上监控。在政务中心建立电子监察和效能评价系统,对政务大厅办公现场进行音视频全程监控。一年来,全市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7.9万件,经群众评议,满意率达95%以上。三是对农村“三资”管理权进行网上监控。打造农村“一网通”精品工程,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网,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远程动态监控。在全市78个乡镇、986个行政村全部安装电子触摸屏,在部分村安装党务、政务、村务“三公开”LED屏,并与互联网连接,实现党务、政务、村务在网上公开、资金在网上运行、监督在网上实施。 (作者系吉林省通化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王延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