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能力素质 加强勤政建设
加强自身建设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长期任务和永恒主题。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报告专门用一个部分对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进行部署,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和中央纪委对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高度重视。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质、加强勤政建设,为全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解决精神不振、激情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从事任何一项事业,都必须有一种精神作支柱,纪检监察工作更是如此。当前,我们大多数纪检监察干部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全心全意干事业,涌现出了许多爱岗敬业、勤政廉政的先进典型。但也有少数同志精神不振,对人生理想和事业追求出现迷茫,产生了一些不良心态。一是攀比心态,总感觉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产生一种不被组织重视的失落感;二是倦怠心态,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失去了工作热情,显得精神疲沓、暮气沉沉;三是敷衍心态,缺乏敬业意识,责任心不强,标准不高,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
纪检监察工作是一份奉献的事业,纪检监察舞台是一个寂寞的舞台,但同时也是一项光荣的事业、一个神圣的舞台。王瑛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选择一种信仰,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命运。”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就应该忠诚于这份事业,就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干好这份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在砌一堵墙,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说“在砌墙”,第二个说“在盖楼”,第三个说“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仍在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成为前两个人的上司。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决定了他的事业高度。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教育人、关心人、爱护人、挽救人的工作,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当成不平凡的事业来干,就会越干越振作、越干越执著。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这个大团队里,如果每个人都激情满怀地干工作,那么反腐倡廉事业就会生机勃勃、全面推进。
解决学风不浓、业务不精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和能力
一个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坚持长期学习积累。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读书学习方面都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经常举办各类报告会、交流会、培训班等活动,纪检监察系统学风很浓。但是仍然有少数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好读书;有的忙于事务,应酬往来,不勤读书;有的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有的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一些同志认为干比学重要,学不学习无所谓;有的认为自己年龄大了,不学习也能应付工作;有的认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正是这些“无所谓”、“差不多”、“没时间”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些干部的读书学习、成长进步。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古今中外的历史可以看出:凡是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凡是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
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学习。一是要学好政治理论。必须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在思想深处解决好理想信念和方向问题。二是要深入学习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全面掌握一些现代经济、管理、法律、财务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特别是新进入纪检监察机关的干部,更应该潜心学习专业知识,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自身实际工作能力,逐步把自己培养成理论功底深厚、专业技能扎实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三是要多学习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中国历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也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说法。纪检监察干部要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先进文化,陶冶道德情操,开阔胸襟视野,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真正做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解决作风不实、不负责任的问题,进一步营造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环境
无人负责的工作是危险的,无人负责的事业是没有希望的。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抓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特别是去年以来深入开展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在全区纪检监察系统树立了真抓实干、敢于负责的工作作风,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信赖。但我们也不能回避,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着作风不实的问题,有的同志作风漂浮,不善于抓落实,工作主动性有待提高;有的纪律松弛,自由散漫,办事拖拉,工作效率低下;有的大局意识不强,遇事推诿扯皮,工作拈轻怕重,不讲团结协作。
邓小平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我们要解决作风不实的问题,就一定要在纪检监察系统大兴实干之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自由散漫、拖拖拉拉、不负责任等不良习气。实干,要注重从小事做起,见微知著,坚持把小事做实、把小事做好。特别是年轻干部,一定要吃得下苦、静得下心、沉得住气,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漂亮,自然会苦尽甘来。实干,要有高效率,立说立办,雷厉风行,干净利索,今日事今日毕。实干,必须强化责任,我们要保持“一事未办完,寝食不安;一事未办好,夙夜忧叹;一事有闪失,如芒在背”的心态,经常用一种“自责之心、愧疚之情”去激励自己,切实增强履职尽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解决意志不坚定、原则性不强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攻坚克难、拒腐防变的能力
纪检监察干部处在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必须坚定意志、坚持原则。这几年我们的干部无论是在源头预防、纠风执法,还是在查办案件工作中,都能够做到秉公办事、敢于碰硬,坚决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树立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威信。但是,纪检监察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情往来,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个别意志不坚定的同志就会出现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讲圆滑、不讲正气讲和气的倾向。
坚决克服这种不良倾向,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做到破除“三字”、涵养“三气”。一是要破除“怕”字,涵养“虎气”。一曲包公戏,从古唱到今,不是包公位高权重,而是他主持正义,敢唱黑脸。怕得罪人,不敢得罪人,就是一种失职,就不配做纪检监察干部。二是破除“软”字,涵养“锐气”。工作遇到阻力、压力并不奇怪,关键是要顶住压力、冲破阻力,该教育的教育,该查处的查处,这是职责所在。三是破除“歪”字,涵养“正气”。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是讲正气的机关,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是讲正气的干部,坚决不让别有用心的人从我们身上打开缺口、突破防线,严格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解决律己不严、形象不佳的问题,进一步打造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古语说得好:“己不正,焉能正人?”多年来,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作为执行纪律的主体,始终以如履薄冰的心态来从事工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格自律的意识来履行职责,树立了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党和人民群众的信赖。但也有少数同志不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形象,有的喝酒失态误事,言行出格;有的认为纪委规格高,有执纪权,对外高人一等、盛气凌人、态度生硬;有的打着纪委的旗号办私事,到处招摇张扬。这些问题虽然只存在于个别干部身上,但影响很坏。
对纪检监察干部来说,说一次大话,就毁一分形象;搞一次特殊,就损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一片民心。纪检监察干部要以更高的标准管好自己,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形象。一是要学会低调做人。所谓低调,就是身居要职而不显摆,有本事而不张扬。古语说得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只有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抵得住诱惑、抗得住压力。二是要懂得自我控制。人都有七情六欲,但控制不好会毁掉一切。应该清醒地看到,筷子虽短,能打倒人;杯子虽浅,会淹死人;票子虽轻,能压垮人。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爱惜自己的岗位,珍惜为党执纪、为国履责、为民服务的难得机会。三是要自觉接受监督。有人说,纪委没有人监督。事实上,监督无处不在。我们有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党委政府的监督,有专门机关的监督,有新闻舆论的监督,有群众的监督,还有内部监督。对于破坏纪检监察机关整体形象的行为,要坚决查处,决不手软,决不护短,真正让纪检监察机关成为最有规矩、最讲规矩、最守规矩的机关。(作者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区纪委书记 陈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