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以“五个基础建设”为载体 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近年来,四川省资阳市纪委、监察局积极探索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以“五个基础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组织基础建设”,将监督网络建到农村基层。一是重点加强县、乡纪检监察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县级纪检监察机关人员编制、装备设施、经费保障等要求。结合换届,着力选优配强乡(镇)纪委班子。全市17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设置了纪(工)委,乡(镇)、街道办事处纪(工)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兼任,设1名专职纪(工)委副书记。二是着力加强村级纪检组织建设。市委下发了《关于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试行)的意见》,明确人员组成和经费标准。市纪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建立村级纪检小组的通知》。全市2847个村均建立村级纪检小组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并选聘党风廉政监督员。三是强力推动村级党风廉政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村级办公场所,统一村级党风廉政阵地标准,推进配套建设,实现全市村级党风廉政阵地100%全覆盖。
加强“制度基础建设”,把规范程序植入农村基层。一是注重制度规划。注重拟出台制度与上级机关、当地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已出台制度的衔接,形成各具特色、切实可行、严密有效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民主管理、一事一议、村(居)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村干部述职述廉、选聘村党风廉政监督员等5项制度,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三是抓好制度落实。组织力量深入乡(镇)、村(居),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干部群众、发放考核评价表等方式,征求干部群众对制度落实情况的意见建议,对基层单位落实制度情况进行民主评价。
加强“教育基础建设”,让廉政文化渗透农村基层。一是丰富形式造氛围。通过多种渠道丰富村级图书阅览室的廉政书籍和音像制品,采取廉政漫画上墙、格言警句上公告栏、书画作品上宣传窗等形式,营造倡廉、促廉、助廉的良好氛围。二是示范带动促提升。在全市260个村打造农村党风廉政阵地建设示范点,把示范点创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文化教育“三下乡”活动等相结合,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整体提升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水平。三是“六字”教育求实效。推行“读廉、学廉、看廉、思廉、考廉、倡廉”教育法,务求教育实效,增强党员干部廉政意识。
加强“民主基础建设”,让公开管理深入农村基层。一是编制公开目录。以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公开为重点,统一制定公开目录,明确各类公开的主要内容。二是拓展公开范围。在基层站所及学校、医院等公用事业单位大力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公开办事标准、程序和时限。三是保证公开实效。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对各地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目前,全市17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和2847个村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基层站所办事公开率达100%。
加强“监管基础建设”,让为民之风融入农村基层。一是督促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建设顺利进行;围绕财政支农资金等农村建设的各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加强监督检查,杜绝贪污挪用现象发生;围绕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二是促进突出问题解决。通过开展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征收征用土地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缓解群众上学难、就医难问题。三是严肃违纪案件查处。2007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乡科级及以下干部立案211件,给予党纪处分209人,政纪处分82人,组织处理2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9人。(作者系四川省资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谢帮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