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澄城县:建立“五种机制”强化“一把手”监督力度
近年来,陕西省澄城县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加强“一把手”监督的新思路,紧密围绕抓教育、建制度、强监督、严追究等内容,积极建立“五种机制”,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有效预防“一把手”违纪问题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加强教育引导,建立“一把手”用权预警监督机制
始终坚持防为上的原则,利用各种形式对“一把手”进行用权监督预警教育。一是利用基地强化监督意识教育。把县委党校和县看守所作为“一把手”进行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的长期基地,定期组织“一把手”到两个基地接受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自我接受监督的意识。二是依托载体进行他律直观警示教育。制作“两书一牌”,组织新提拔的“一把手”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为办理个人重大事项的“一把手”发送提醒告知书,为在职的“一把手”发放《勤廉从政警示牌》,并在逢年过节等关键时刻,通过手机廉政短信、廉政贺卡等各种形式对“一把手”进行监督防范。三是进行廉政风险教育。把全县19个具有行政执法权、审批权、人事权的县直部门作为县纪委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联系点,围绕查找的风险点,多次组织对其负责人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教育。四是坚持廉政谈话制度。对乡镇部门“一把手”由纪委书记定期进行廉政谈话,对有信访举报、违纪苗头的“一把手”进行警示提醒谈话,对有轻微违纪的“一把手”进行训诫谈话,真正做到教育挽救“一把手”,尽量减少“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一把手”用权制衡监督机制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我们始终坚持从制度上建立起有效约束机制。一是以制度约权。建立完善了“三重一大”的事项表决机制,对重要决策、重大工程项目、重要人事安排和大额财务开支严格按照票决程序,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定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物资集中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干部任用民主推荐等制度,出台了行政审批程序和职责权限,规范了建设工程交易和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有效缩小了“一把手”权利寻租空间。二是以集体控权。建立完善了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制度、集中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每个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要严格把自己置于集体领导之下,对因搞“一言堂”或少数人说了算造成重大决策失误的,坚决给予严肃处理,如:我们规定“一把手”在研究讨论重大问题时,不得首先发言定调子等,切实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达到了以集体权力制约“一把手”权力滥用的良好效果。三是以分权限权。对于一些掌握人、财、物等权力的重要部门,我们通过合理调整权力结构,把一人拥有多项职权改为一人掌握一项职权,或多人交叉行驶某项职权。如:建立的政府采购管理和监督机制,实行的提拔任用干部“廉洁一票否决制”、“一把手”轮岗制、“一把手”不直接分管工程和财务审批制度等,这些都有效地解决了权力过分集中而带来的权力失控和权力滥用等问题。
三、加强动态管理,建立“一把手”用权跟踪监督机制
在从制度上强化监督“一把手”用权的同时,我们充分发挥纪委的监督职能,在监督“一把手”用权上严把“三关”。一是在事前把好“授权关”。实行提拔任用干部廉政鉴定制度,对拟提拔的“一把手”在组织部门提名后,采取廉政测评、廉政谈话的方式,深入提拔对象所在单位进行廉政考察,并召开纪委常委会进行廉政定格。近3年来,共对拟提拔的5名“一把手”进行了廉政否决。二是在事中把握好“用权关”。推行了“一诺二述三查”制度,即:“一把手”每年初利用各种形式向干部群众作出廉政承诺;每半年向上级组织和下属干部群众各进行一次廉政述职;县纪委组织人力对其廉政承诺是否兑现、述廉内容是否真实、“一岗双责”是否履职等三个方面严格进行检查、评议、考核,对群众意见较大、存在问题较多的“一把手”,采取待岗、降职、免职等方法进行组织处理。特别是在述廉工作方面,我们推行的示廉、访廉、审廉、考廉、问廉、测廉、馈廉、用廉等“八廉”工作法,更是进一步加强了对“一把手”的监督。在述廉工作中,我们共对5名“一把手”进行了训诫谈话,下发整改意见建议书21份。三是在事后把握好“政绩评审关”。制定了《关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有关规定》,对需要进行离审认定的“一把手”,在组织决定其离任或有意向调走前,由审计部门对其任期内取得的工作实绩、财务管理、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作为人事安排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全县先后对42名“一把手”进行了离任经济审计,共查处违纪违规资金123万元。县委根据审计结果先后对6名业绩突出、经济清白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对3名经济问题严重的干部进行了党政纪处理。
四、加强公开制度的落实,建立“一把手”用权阳光监督机制
公开是遏止腐败的有效手段。我们除利用县党政服务大厅、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农廉阳光专栏、政府网站等公开办事审批程序和政策法规外,还实行“一把手”四项公开制度。一是“一把手”事务公开制度。规定“一把手”定期将自己的职权行使情况向单位干部群众公开,如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重大措施的出台、重大工程建设、重要人事任免、经费支出等,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就公开到哪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实行“一把手”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公开制度。规定“一把手”每半年要就个人外出学习考察、单位车辆购置使用及个人家庭重大事项办理情况向纪检组织部门上报。同时在所属单位网站向社会全面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三是实行“一把手”监督情况公开制度。县纪委将“一把手”的廉政测评、述职述廉评议、责任制考核、党政纪法规知识考试成绩等内容,在每项工作结束后,通过澄城清风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各界监督。四是实行“一把手”公开承诺制度。每年年初,县政府23个主要职能部门的“一把手”要在县电台就其单位年度工作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公开向社会进行承诺,并在年终接受检查考核。
五、加强综合监督,建立“一把手”用权社会监督机制
我们除发挥纪委监督职能外,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监督力量。一是健全社会监督网络。在全县成立了以县纪委十个业务科室为主线,以组织、人事、信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为脉络,以党风廉政监督员、特邀监察员和30名党性强、作风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成员,以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监督网络体系。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公布举报电话、组织廉政视察等形式,畅通监督渠道,及时掌握“一把手”的廉情动态,提高监督质量。二是健全农村基层信息监督网络。建立全县农村基层廉情直报点制度,各村监委会主任为本村廉情直报员,乡镇政府驻地行政村监委会主任为辖区站所廉情直报员,要求重要信息及时上报,一般信息定期上报。县纪委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实行周统计月汇总。今年以来,全县各监委会共上报各类信息376条,其中反映村级干部在“三资”管理方面问题的信息15条,我们全部进行了初查,给予纪律处分6人,给予警示训诫谈话13人。三是充分发挥家庭监督作用。推行了“一把手”家庭廉洁承诺制,通过签订承诺书、召开座谈会、观看警示电教片、致信函等形式,鼓励领导干部家属争当家庭廉洁的“宣传员”、“守门员”、“监督员”、“清洁员”,进一步筑牢了领导干部家庭廉洁自律的监督防线。四是建立新闻舆论监督阵地。在县电视台开设了《热点聚焦》栏目,及时曝光通报违纪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而对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形成了无时不监、无事不监、无处不监的全方位监督机制,有效地预防了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违纪问题的发生,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启示: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有效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就必须以教育警示为前提,以制度约束为核心,以跟踪监管为抓手,以落实公开为保障,以多方监督为推力。(供稿 陕西省澄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