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构建勤廉评价体系 加强政府绩效管理
江苏省徐州市通过先行试点,积极探索构建勤廉评价体系,科学评价、考核各级各部门廉洁从政、服务效能等情况,促进领导干部“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习惯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良好作风养成。
贾汪区作为徐州市的试点,于2011年底建成集绩效、教育、监督、预防、惩戒于一体的勤廉评价系统,目前该区经验正在全市进行推广。该系统的构成可概括为“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大系统、四项机制”。“一个平台”:勤廉评价平台,涵盖信息公开、社会评价、信访举报等内容,是群众评价载体。“两个中心”:廉情预警中心和举报投诉中心。前者设置预警指数,实现实时监督、统计分析、结果反馈和“三色”预警;后者通过互联网受理群众举报,筛选案件线索,并在线反馈处理情况。“三大系统”:绩效评价、廉政组织评价和廉政公众评价系统。不同参评人可登录相应评价系统参评。“四项机制”:廉政风险防范、信息反馈通报、督促整改和评价结果运用机制。系统运行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深化信息公开,强化权力运行监督。一方面,“晒”权责,促进阳光行政。党务信息重点公开民主决策、组织建设、工作动态等;政务信息侧重便民服务、业务流程、行政许可等;领导干部信息主要为职责分工、决策执行等事项。另一方面,“晒”工作,凸显阳光政绩。在勤廉评价平台开设“领导干部信息公开栏”,为每名科级干部设置登录账户,要求其定期更新个人月工作计划、周工作安排、八小时内履职、八小时外社交日志等信息,晒阳光生活。目前,全区83家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单位和党政部门公共信息以及600余名科级干部信息已全部上网。
突出开放多元,确保评议客观公正。一是优化绩效考评流程。根据区重点工作和各单位职能,年初制定单位及个人年度工作目标并上传到系统,领导班子的绩效评价由绩效考核评价领导小组进行量化评价,并输入系统;领导干部的绩效评价由所在单位全体人员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打分。考评工作网上进行、考评结果网上公示,最大限度避免了暗箱操作。二是严密设置参评程序。群众可随时进入廉政公众评价系统,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记名式评价,每名用户24小时内对同一对象限评一次。三是科学设定评价指标。领导班子组织指标评价由作风建设、廉洁自律、维护群众利益等9项一级指标和24项二级指标构成。领导干部组织指标评价由一岗双责、廉洁自律等5项一级指标和19项二级指标构成。四是合理设定评价参数。廉政公众评价主体分为普通群众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民评议员,评价分值各占50%。计算机根据测评等次及票数,自动换算出评价分值。公众评价分值占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终综合评价得分的12%,并将随系统稳定成熟逐步提高。截至目前,共有6.96万名注册用户和游客登录评价,58个单位参评率达100%,产生公众评价信息6.6万条,网站点击率近70万次。
着眼解决问题,注重评议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纳入当年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在评先评优、干部提拔上实行一票否决,对廉政差评单位追究领导责任。通过廉情预警中心,对信息公开不及时、不规范的作蓝色预警,对举报投诉问题处理不及时的作黄色预警,对公众评价得分在70分以下或对举报投诉两次以上的违纪问题未查处的作红色预警。通过举报投诉中心,对投诉的问题由纪检监察机关或提交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并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投诉人。同时,通过平台“百姓心声”栏目解决问题350个,对网民建议、咨询、投诉回复率达98%以上。
注重工作实务,综合效果凸显。一是增强了绩效管理科学性。勤廉评价的主体是党员干部和群众,改变了以往由专门机构、特定人群进行评价的模式,实现以组织评议为主向多方参与评议转变、静态评议向动态评议转变、会议集中评议向社会分散评议转变。二是促进了权力阳光运行。“晒权”规范了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内容、形式、时效,构筑起职、责、权相互协调统一的运行体系。截至目前,已公开党政务信息8749项,领导干部个人信息7869条,排查廉政风险点2968个。三是提升了惩防体系建设信息化水平。评价系统与电子政务建设有机融合,将反腐倡廉重点工作任务纳入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廉政风险信息库,实时跟踪监督和考核评价,实现了惩防体系与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陈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