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紧抓“五个重点”统筹推进工作
安徽省阜阳市纪检监察机关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通过认真梳理,坚持抓住关键、科学谋划、系统治理,准确把握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抓主线,健全惩防体系。针对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警机制建立、基层党务公开、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初步构建起防治腐败的基本框架。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近五年来,共清理制度9563项、保留6269项、废止802项、完善2492项、创新1421项。积极探索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办法,大力推进干部人事、财政管理、行政审批、行政管理等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全面推行县(市、区)党政正职和市政府组成部门正职人选全委会票决制,全面实行干部选拔任用推荐、考察两次预告制和考察、任前公示两进社区制。同时,着力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全市共确定权力总数7570项,排查出廉政风险点13495个,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3453个,制定防控措施9834条。
抓基础,注重教育预防。一是突出主题,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重点,一年一个主题,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近三年来,先后开展了“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促进科学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全市共有28455名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受到教育。二是严格考核,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把廉政教育纳入各级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拟任县处级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廉政法规任职资格考试制度,未通过廉政考试的,三年内不得提拔。三是典型引领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的全面性。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勤廉兼优党员领导干部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阜南县王家坝镇党委书记于群等一批勤廉典型;利用典型违纪违法案件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同时,在阜阳监狱、九龙监狱分别建立县处级干部和科级及以下人员警示教育基地,三年来共组织105批次1万余名干部前往基地接受警示教育。
抓根本,规范权力运行。阜阳市紧紧围绕用人、用钱、用地等方面,规范权力运行。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等制度,积极推进市、县两级统一集中招投标中心建设,五年来,全市政府采购共节约资金2.23亿元,工程建设招投标节约资金13亿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全部实行了招拍挂。加强对行政审批权的规范和监督,进一步精减和调整了行政审批项目。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健全干部提任前廉政审核工作机制,五年来,共对460名拟提任副处级以上职务的考察对象进行了廉政审核把关,取消考察资格8人。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2009年至2010年,共清理“小金库”190个,涉及金额4787万元。
抓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审批提速。市监察局加强与市直有关部门的配合,进一步加强项目清理,精减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降低收费标准,并推行并联审批、全程代理和一站式服务。二是阳光操作。深化政务公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市直有关职能部门对所有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的关键环节,凡应该公开、能够公开的事项都要及时全面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三是加强监督检查。截至2009年,全市共建成80个市级发展环境监测点,以加强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实施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暗访力度,五年来,全市受理和办理企业、群众投诉举报603件次,效能告诫135人,查处了一批不作为、乱作为案件。
抓惩治,严格案件办理。一是重视群众来信来访。推行信访工作“一周一报”和联络员工作机制。市纪委每周对基层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进行定期定量分析,对反复发生的问题从规律上找原因,对普遍发生的问题从机制制度上找原因,科学决策加以解决。同时,构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联络员工作机制,建立县(市、区)、镇、村三级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网。二是突出查办案件重点。重点查办发生在基层、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查处发生在经济、工程建设领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针对一个时期基层的实际,制定并推行了《关于案件检查工作全面实行下查一级的暂行办法》。2009年以来,全市共下查案件172件,其中查处乡科级主要负责人9人,移送司法机关25人,挽回经济损失649万多元。三是重视和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建立了“一案一结”案件审理机制,做到对被调查人、涉案人员、涉案款物的处理“三个到位”。
2010年以来,全市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7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853人,收缴涉案款物3500余万元,都做到了“一案一结三到位”,取得了较好的政治、社会和法纪综合效果。(作者系安徽省阜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汤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