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应县:把握五招妙棋凸显涉纪信访维稳新境界
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维稳主线,山西省应县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优势,以信息反馈、矛盾排查、人员稳控、问题化解、责任追究五项工作为抓手,着实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自觉承担起维护稳定的重任,努力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
抓牢信息棋,确保一个“快”。优化信息员队伍,在发挥乡镇及村级纪检组织的报送信息的基础上,又力荐97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基层信访信息员队伍中,发挥其所学所长,他们着力“当五员”,即党风廉政宣传员、基层信息反馈员、干群关系的联络员、群众利益的维护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为从源头采集情况、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保障;加强信息报送,5月3日始,明确每天中午12时前将全县涉纪信访问题的矛盾纠纷排查情况、信访积案化解情况等上报县纪委信访室,实行“零”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化解,确保矛盾不上交;强化信息收集,要求所有信息员必须下沉一线,及时发现群众最迫切、最真实的需求,快速整理并上报。对捕捉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信访问题,要求必须掌握处理问题的主动权。坚决杜绝漏报、瞒报和报送不及时现象,对出现压报、迟报、漏报、瞒报的行为,将按照《应县涉纪信访问题问责处理办法(试行)》严格问责。
下好排查棋,做到一个 “早”。8月以来,120多名纪检干部深入全县12个乡镇295个行政村、8个社区,吹响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排查“集结号”。坚持做到“三个结合”,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平时排查和重要敏感时间排查相结合。重点从土地征用、惠民补贴、低保办理、干部作风、学校收费、社会治安、涉法涉诉、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基本民生等“十个方面”影响社会稳定、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入手,进行认真梳理和逐一排查。对排查出的苗头性、倾向性、突出性问题逐件登记造册,要求排查情况填表后必须在一个工作日上报县纪委信访室,超前研究落实预防化解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掌握、早调处,严防出现脱控和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发生。对可能发生异常信访问题的重点人员全方位、立体式梳理排查,并通过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整改措施等方式逐一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强化稳控棋,围绕一个“实” 。针对五种类型的信访人,扎扎实实进行分类稳控。对合理要求的,依法一次性解决到位;对无理诉求或没有依据的,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切实抓好稳控;对老上访户,派专人疏导稳控;对生活上确有困难的,先帮助上访人摆脱生活困境;对不听劝阻、无理取闹的,协调有关部门依法严肃处理。特别是县纪委成立信访问题应急处置机构,赋予对突发事件先控后稳、先斩后奏的处置权,保证不出现影响恶劣的行为事件发生。
主打化解棋,落实一个“包”。制定了县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包案化解工作方案,以县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为包案领导,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纪检组长为协办领导,明确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的方式,将每一件信访案件逐一进行包案落实,并由县信访室明确人员负责做好领导包案化解的对接服务和跟踪回访,确保“件件有落声、事事有回音”。首先,对各级挂账督办的重点矛盾问题,落实包抓领导,集中力量开展攻坚,确保在9月底前全部化解,同时要做好信访人思想疏导和教育稳控工作,防止激化矛盾。其次,在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过程中,认真梳理各类矛盾纠纷、信访积案和信访案件,对属于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内的信访反映,建立信访工作台帐,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县纪委要随时跟踪督查督办,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和办结率。对不属于业务受理范围内的信访反映,及时正确引导信访人到相关部门反映,并积极协调办理,确保有关信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再次,明确把初次信访问题的化解列为工作重点,凡基层受理的问题,一定要有专人包结,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快速查处,坚决避免个体访转变为集体访,初访转变为重复访和越级访。
明确责任棋,突出一个“严”。县纪委严格要求各单位对于信访人必须做到六个清楚,基本情况清楚、问题症结清楚、群众诉求清楚、解决路径清楚、责任分解清楚、解决时限清楚,坚决不做门外汉、不当旁观者;对于包案领导,要求对信访对象亲自落实管控措施,亲自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确保不漏管、不失控、不瞒报;对于因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不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导致发生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和进省进京上访事件的,坚决按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对单位“一把手”实行一票否决;对于在工作中因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造成越级访、群体访的将严格按照相关党政纪法规对相关责任人员追究党纪、政纪责任。(山西省应县县委常委 纪委书记 谭德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