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惩防体系 打造廉洁高效济南
2008年以来,山东省济南市认真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统筹推进“构建惩防体系,打造廉洁高效济南”系统工程,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提供坚强保证。
明确一个目标,构建基本框架
以全局眼光、战略思维和系统方法,统筹谋划廉洁高效济南建设,着力在破解影响工作深入开展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束缚和制度性问题上下功夫,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彰显特点。以大力实施廉政文化建设、体制制度创新、监督制约强化、不正之风治理、发展环境优化、滥用权力必究等为主要内容,努力实现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基本完善,影响恶劣的腐败案件数量、对党政机关及党员干部的投诉和政府部门办理涉企业务的时间明显下降,反腐倡廉的作用更加突出,工作成效和创新成果的影响更加突出。
实现五大突破,实施创新驱动
一是开通电话、短信、互联网“三位一体”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实现集中受理、分类处置、部门联动、限时办结。热线自2008年9月开通以来,共受理来电、来信444.3万件,问题办结率达97%以上。二是加强行风民主评议,评议对象增加到128个,3000个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被纳入评议范围,年参评人员达到4.2万人。三是以实行党务公开为龙头,统筹推进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司法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开通市委和各县(市、区)门户网站,实现三级党务信息上下贯通。四是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分散的建设工程交易、政府采购、土地及产权交易等平台进行整合,实行交易受理登记、专家中介选取、电子监察监控等“八统一”。中心自2010年10月启动运营以来,完成交易项目2557个,交易金额1130.09亿元。五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由436项减少合并到93项,同时梳理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压减审批环节236个、申请材料681件,审批时限压缩49.2%。
健全五项机制,完善工作格局
一是健全廉政文化建设机制。完善理论中心组学习、新录用公务员廉政宣誓等机制,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发布廉政公益广告,提高全社会对廉洁高效济南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二是健全社会参与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管理、监督机制,连续4年开展“我为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活动。在媒体开设《廉政纵横》、《政务面对面》和《政务监督热线》栏目,组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与群众直接沟通,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及时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三是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按照“找得准、防得住、控得好”的要求,全市共界定一级风险岗位4994个,二级风险岗位6203个,三级风险岗位8787个,制定防控措施28793条,形成了覆盖全市各级机关所有岗位的风险防控管理网络。四是健全违纪行为惩处机制。近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共受理信访举报19545件次,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115件,结案1990件,处分2042人。五是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落实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强化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巡视监督,注重成果运用,防止权力滥用。
强化三种保障,推进任务落实
一是强化责任保障。切实增强各级党委、政府抓廉洁高效济南建设的主体意识、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意识和“一岗双责”意识。制定《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反腐倡廉指标扣分暂行办法》,将廉洁高效济南建设考评结果纳入综合考核。二是强化科技保障。整合各类资源,建立行政审批、公共资金监管、党务公开等横向覆盖各领域,纵向贯通市、县(市、区)的科技防腐体系,力求投诉求助“一话通”、便民服务“一网通”、行政审批“一门通”、资源交易“一场通”。三是强化职能保障。本着“既敢于监督,又便于监督”的原则,采取归口派驻与直接派驻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实施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革。大力加强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强化内部管理监督,提升全市纪检监察干部素质。(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王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