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信访举报工作实现“五化”
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纪检监察机关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扎实推进信访渠道科技化、信访平台多样化、信访工作制度化、信访信息网络化、信访办事阳光化,不断提升信访举报工作科学化水平。
信访渠道科技化。南昌市先后开通了信访举报“绿色邮政”(群众免付信访件邮资)、网上“信访举报邮箱”、“市长手机信箱”和“民声通道短信平台”等现代信访举报渠道,做到专人负责、定期受理。同时,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和网上举报的信访问题统一录入电脑,建立信访信息数据库,便于跟踪处理。2010年以来,全市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和网上信访举报件合计8160件,没有一件出现差错或遗漏,实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信访平台多样化。一是定期开展领导预约接访活动。南昌市纪委、监察局坚持每月安排一次委局领导接待群众预约来访,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二是有序开展领导公开接访活动。纪检监察机关注重与党委、政府以及信访部门的协调沟通,在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开展领导干部公开接访活动,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接访领导、时间、地点。三是扎实开展机关干部“下访”活动。注重工作重心下移、窗口前移,实行委局领导和机关干部下访制度。去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干部下访接待来访群众1226批次2458人,为群众解决问题820个。四是根据信访反映问题开展各种“专项治理”活动。如去年以来,南昌市开展了“集中查处基层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先后梳理交办基层损害群众利益的信访件193件,立案119件,党纪政纪处分132人次。三年来,南昌市通过搭建各类信访平台共协调解决重点突出、疑难复杂的业务外信访件450余件。
信访工作制度化。近三年来,南昌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20多项信访举报工作制度。如为规范信访件的办理程序,制定《信访件呈阅、转办和反馈的有关规定》、《关于严格规范检举控告申诉信访件办理程序的规定》;为规范信访案件督办工作,制定《关于加强纪检监察信访案件督查督办工作实施意见》、《信访举报首问首接责任制》;为有效减控群体性事件发生,制定《关于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和异常上访的应急预案》等制度。
信访信息网络化。注重健全市、县、乡、村、组“五级”信访信息网络机构,全市聘请信访督查员600人、特邀监察员150人、义务监督员400人、信息联络员5000余人、信息收集整理报送员300余人。通过构建“五级”网络和聘请“五员”,及时收集掌握各地、各部门、各领域的信访举报信息。注重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网络,全市共设立环境监测点、信息联系点、信息直报点600多个,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信息收集、报送网络。去年以来,全市各类信访举报网络共收集提供有价值信访信息2000余条,与有关部门共享信访信息1200余条,起到了很好的预警预防作用。
信访办事阳光化。一是公开信访受理程序。对信访举报件的受理、登记、呈批、办理、处理、报结、回复等工作流程,以卡片的形式进行公开,并将《南昌市及县区纪检监察机关信访联系卡》、《投诉指南》、《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的范围》、《检举、控告、申诉人的权利和义务告知卡》、《关于鼓励实名举报的暂行办法》等制作成“五色卡”,摆放在各级信访公开接待场所,让举报人明白自己的问题应该“到何处举报、向谁举报、如何举报”。二是公开信访举报相关规定。在信访接待场所公示《信访举报工作职责》、《保密制度》等规定,引导群众依法文明上访;对于信访干部一律实行挂牌上岗,让信访群众一目了然。此外,对群众普遍关注的信访案件,在调查核实中邀请部分信访群众公开参与调查工作;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或难以决断的信访事项及时召开有关人员参加“信访听证会”;对信访件的调查处理结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反馈和公开,使信访举报件从受理、办理到处理真正做到公开透明。(作者系江西省南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卢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