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强力推动闲置土地专项治理工作
土地闲置浪费是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河南省信阳市通过强化措施、重拳出击,集中开展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共清理闲置土地213宗802公顷、违规用地44宗170公顷,收回土地34宗90公顷,追缴出让金5.86亿元,大幅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率,有效解决了全市土地供应紧张的突出问题。
精心谋划,狠抓落实
信阳市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为组长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治理办公室。同时,制定《信阳市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工作方案》,明确监察、发改、规划、建设等部门在专项治理中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联合执法办案机制,畅通案件移送公安、法院渠道,形成集中解决处置问题的协调机制。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与各区、管委会主要领导签订责任状,明确凡是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得不到较好解决的县、区以及制定措施不力、弄虚作假、敷衍应付和严重违规的单位,其党政“一把手”将被问责。
完善机制,创新发展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地三法”、“六道程序”及“三色预警”等工作办法,形成了解决土地闲置浪费问题的“信阳模式”。
“一地三法”解难题。实施“一地一查”、“一地一案”和“一地一议”工作法。“一地一查”:对往年累积和新增闲置土地宗数、面积、闲置原因等进行“拉网式”调查摸底,通过现场查看、实地测量、现场拍照等,查清每宗闲置土地的真实情况。“一地一案”:对闲置土地逐宗建立档案,采取案件管理办法,将出让合同、土地证、规划、建设、人防等相关手续一并建档调阅,认真核查手续办理、工作程序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一地一议”:对每宗闲置土地撰写情况说明,分析闲置原因,分别研究对策,分类处置问题。通过与县(区)政府、相关部门和用地单位充分交流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六道程序”保公正。第一步,由辖区政府对照卫星遥感数据全面核查闲置土地宗数、面积及闲置原因。第二步,由市专项治理办公室对照上报数据实地踏勘,逐一核实,确认无漏报、错报、瞒报。第三步,由专项治理办公室会同辖区政府相关部门与用地单位及群众座谈、确认,问题澄清后,企业负责人及辖区政府分管领导现场签字。第四步,由市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专题听取汇报,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初步处置建议。第五步,由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辖区行政“一把手”及分管领导和市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集体讨论,达成共识,形成决议。第六步,由专项治理办公室将领导小组会议形成的意见以正式文件下发到各辖区政府及市直相关单位贯彻落实。活动开展以来,市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16次,专项治理办公室、辖区政府及国土、规划等部门召开会议40余次,对全市213宗闲置土地逐宗进行研究,逐项制定措施,逐个提出意见。
“三色预警”抓落实。市专项治理办公室将全市闲置土地情况输入电脑,采用“红、黄、绿”电子预警监控系统,实行立体监控:对已经开工、达到投资进度的土地,系统显示绿灯,说明该宗地已得到较好处置,系统向企业发出加快施工进度的通知;对虽已开工,但未达到投资强度、进展缓慢的土地,系统显示黄灯,说明该宗地存在问题,系统向企业和辖区政府发出加快施工进度的督导通知,限期完成投资强度;对没有按约定时间开工、毫无动工迹象的土地,系统显示红灯,并向企业及辖区政府发出警告通知,限定时间立即开工,逾期仍然未开工建设的,将启动收回程序,依法收回。
措施得力,成效明显
信阳市通过专项治理,采取收回、开工、核减面积等措施,使大量土地得到了有效开发利用。同时,信阳市还将收回的闲置土地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用地,改善了群众生活居住条件,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提升了全市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作者系河南省信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