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特色防治腐败模式
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认真研究反腐倡廉新形势、新情况,注重把握现行体制下防治腐败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加强制约监督权力为核心,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以机制制度建设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机制科技”防治腐败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构建六大平台为载体。一是构建廉情评估预警平台。平台运行以来,先后向32个部门领导班子下发了预警通知,警示各类问题30多个。
二是构建专项资金监控平台。目前全市有953个项目,73.9亿元专项资金纳入平台监管。通过平台发现和纠正问题资金5.4亿元,查处案件131件。
三是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依托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交易事项网上运行的过程中同步嵌入电子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察和预警处置,实现交易全程“阳光化”、监管网络化。
四是构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建立集公共服务、业务协同、内部办理、电子监察等六个子平台和政务交换数据中心为一体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实现各项审批、审核、核准、备案等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和网上监督。
五是构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平台。通过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记录系统、信用评价系统和信用信息查询三大子系统,及时发布市场主体诚信行为记录,重点对违规违纪违法和失信行为进行曝光,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市场环境,防止因市场诚信体系不健全引发的腐败问题。
六是构建案件揭露查处平台。通过程序监控、线索分析、案件考评、信息交流等功能,在发现案件线索、查处案件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信息共享作用,提高办案效率和科技化水平。
以六大机制为支撑。一是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建立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宣教格局;持久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法规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对领导干部实行任前廉政法规知识考试、廉政承诺制度。
二是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全面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清理审核行政职权,编制职权目录,绘制流程图,实现公开透明运行。制定出台《领导干部全程跟踪监督办法》,加强任前、任中、离任全程监督。
三是源头治本预防机制。建立预防腐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从管权、管人、管钱等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的具体体制制度入手,推进相应的改革,做到堵塞漏洞、控源治本。
四是纠风遏制匡正机制。工作重点由纠风治乱向堵源治本延伸,做到纠风工作网络化、行风测评经常化、纠风建议畅通化、纠风治理制度化。
五是从严惩治警戒机制。规范线索管理机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集体研判排查制度,提高腐败案件发现几率。完善查办案件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整体合力作用。
六是工作推进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抓和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抓两个合力。
以“三大中心”建设为基础。一是政务服务中心。坚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审批项目。对审批程序进行流程再造,把原来既制定政策又搞审批与监督的职能进行有效分离,保证各个程序之间相互控制和相互监督。
二是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工程建设项目、国有土地(矿产)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等各类交易活动进行整合,按照统一信息发布、平台运行、专家管理、网络监管、投诉受理、行政监察的“六统一”运行机制,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一委一办一中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组织架构,从组织和运行层面实现管办分离、职责分开、制约与协调相结合。
三是廉政风险网络监控中心。充分运用科技手段,积极推进六大平台资源整合,构建权力运行综合监控网络平台。通过信息共享、风险评估、实时预警、监管联动等功能,对公务人员廉政行为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监督与管理,实现由依靠单个平台发挥作用向整合平台互济互补的集约化方向转变、由依靠实体平台监控向与网络虚拟化监控相结合转变、由以重点领域为主向全覆盖转变的“三个转变”。(河北省秦皇岛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郝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