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电子政务 促进行政效能提升
2012年,沈丘县被确定为全国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县,一年多来,该县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建成全县统一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网上政务公开、网上政务服务、网上效能监督和网上政民互动交流等功能,全面推动各单位各部门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走出一条运用信息技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升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新路子。
一、搭建三个平台,深化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建成集政府信息公开、政务服务、电子监察三位一体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实时为群众提供信息查询、业务受理、状态查询、结果反馈、效能监察等综合电子政务服务。一是搭建信息公开平台。整合网站资源,开通中国·沈丘门户网站,坚持以信息公开为中心,全面公开单位机构信息、发展规划、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人事管理、三重一大、工作动态、行政执法等信息;全面公开2899项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的名称、内容、办理主体、依据、条件、期限和监督渠道等信息。同时,开辟了政务要闻、乡镇动态、政务督办、服务导航、留言反馈等栏目,把门户网站建设成为群众了解沈丘、投资沈丘的“一站式”信息枢纽。二是搭建政务服务平台。在门户网站构建了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实行“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办理模式。全县453项行政职权和便民事项全部在该平台电子化运行,实现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从个人申请到承办单位受理、批复、反馈全程网上办理。财政、工商、税务、劳动等部 门加强跨行业、跨部门业务整合,积极推行联审联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电子政务服务,促进政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系统开通以来,共办理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20338件,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三是搭建电子监察平台。在行政服务中心、乡镇便民中心安装160个视频监控,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服务态度、在岗情况等进行即时监控;通过政务服务系统自动、实时读办事过程的详细信息,对事项办理时间是否超时、操作是否违规、收费是否合理等进行实时监察。同时,对权力运行风险点进行了排查,将风险点、风险等级和防控措施等嵌入业务运行流程,对一级、二级风险点实施重点监控,确保行政权力依法、透明、廉洁、高效运行。
二、强化三级服务,促进行政机关效能提升。利用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在县服务中心直接办理、乡村级免费代办及实时查询,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一是规范建设行政中心。投资1000余万元对县行政服务中心进行扩容改造,由原来的不足3000平方米增至8000平方米。设置办公区、服务区、休息区、金融区,配备LED显示器、查询机等设施。全县所有具有行政职权事项的职能部门以及供电、供水、供气、有线电视收费等涉及民生领域的便民服务事项全部入驻行政中心。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一次性告知、一单式收费”的办理模式,让老百姓进一家门、办百件事。二是精心打造便民中心。全县22个乡镇,按照统一办公场所,统一门牌标识,统一进驻事项,统一服务窗口,统一内部设施,统一建章立制,统一领导机构,统一考核奖惩“八个统一”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建成了不少于1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民政、财税、国土、计生等站所集中入驻办公,授权办理县职能部门下放的40项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零距离为群众办理多种服务。三是统筹建设便民服务站。全县558个 行政村,按照有一个固定地点、一台专用电脑、一名工作人员、一套规章制度“四个一”的标准,设立便民服务站,确定村级免费代办员,为群众提供免费代办及查询服务,并通过全县统一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把政府信息公开、政务服务系统延伸至村级便民服务站,让群众享受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更公开的政务服务。
三、完善一个中心,满足广大群众合理诉求。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升级改造12345县长民生热线,架起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变群众“上访”为群众“上网”,促进民生服务更高效。一是信息化畅通诉求。开发县长民生热线网上审批系统,完善县长民生热线网站。在电话、短信、网络“三位一体”24小时受理的基础上,增加短信告知、回访、回复等功能,实现与群众短信互动、重要和紧急信息发布等,形成集多种沟通渠道、快捷受理方式、有效预警监控与一身的智能化网络平台。真正形成多渠道搜集到群众反映的问题,信息化畅通群众诉求。二是电子化批转案件。热线办接到群众反映问题后,及时在线登记,网上同步呈报主管领导批示,主管领导手机收到呈报信息提示后,在线直接签署意见,热线值班人员将其批转至承办单位。承办单位负责人手机及时收到信息提醒,可随时手机在线上网查阅,在规定的时限内按程序办理。这一过程从原有的3—5个工作日完成,提速到30分钟内完成。三是智能化监督办理。热线办批转受理件后,热线审批系统启动绿、黄、红三种不同颜色的提示。绿色表示批转件正常办理;当提示由绿色变成黄色时,表示案件将要到期,热线办负责对承办单位进行催办;当提示由黄色变成变成红色时,表示案件超期,热线办对承办单位下达书面督办通知。同时,对报接信访件进行回访,及时了解群众对事项处理的满意度。今年以来,已接受群众诉求1522起,解决实际问题1428个,报结率为100%,群众满意率95.8%。四是社会化舆论监督。在县电视台开办《县长民生热线追踪》栏目。该栏目对群众反应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立体式深入采访和追踪报道。目前,该栏目已播出78期。设置 “三公开”显示屏。在县“三公开”广场设置了一个120平方米的LED高清显示屏,定期播放县长民生热线的案件办理情况。在中国·沈丘门户网站开辟群众意见栏及群众满意率投票栏,积极采纳群众意见。
四、健全五项机制,推进电子政务持续发展。为实现电子政务长效化、规范化管理,着力健全五项工作机制,确保电子政务持续发展,让电子政务更深层次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健全领导机制。该县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工作推进和协调监督等日常事务。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了政府主抓、纪委督促检查、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健全考核机制。把电子政务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管理综合考核范畴,采用日常监测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方式,加强实时考核、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管理,实行定期通报,将电子政务工作作为考核干部和衡量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三是健全制度机制。实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健全电子监察实施意见,推行便民服务免费代理代办制度,完善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12项制度,促进电子政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运行。四是健全人才培育机制。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和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对各单位业务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积极引进和培养既熟悉政务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电子政务专门人才,为电子政务工作提供人力技术支撑。五是健全安全评估机制。严格执行国家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加强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测评,建立健全县级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保障电子政务持续健康发展。(河南省沈丘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杨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