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鄞州构建“四大平台” 增强村监会履职能力
2011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以“规范、务实、有效”为要求,着力构建“四大平台”,增强了村监会的履职能力。目前,全区384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监会规范化建设,聘用村监会成员1116名。3年来,全区的村监会共监督村级重大事项6056件,纠正444次,涉及村级事务的信访举报件和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较3年前分别减少10.4%和13.3%。
构建素质提升平台
开展菜单式业务培训。按照“按需定培”原则,把村监会成员纳入村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业务培训。通过专家辅导、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形式,对村监会主任加强相关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三务”公开、“三资”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通过以会代训、内部学习、远程教育等形式,对村监会成员加强日常教育培训。
强化经常性督查指导。坚持以查促建,将村监会建设作为区纪委、监察局干部赴基层调研时必查必看的一项内容,强化督查指导。去年以来,区纪委、监察局先后多次对全区300多个村监会进行明察暗访,并进行量化打分,将检查结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加强示范化精品培育。坚持典型引路,着力培育村务监督“样板工程”,并通过结对指导、现场观摩、会议交流等形式,强化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村监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构建作用发挥平台
建立程序化监督体系。在监督内容上,制定村务监督“十清单”,重点对村务决策、“三务”公开、“三资”管理等方面内容实施监督;在监督流程上,实行“事项选定、调查分析、方案拟订、监督落实、结果反馈”的村务监督“五步法”;在监督方式上,明确除一般程序性监督外,对不同事项采取参与、审核、评议等监督方式。
建立立体化公开体系。围绕群众关注的“三务”公开问题,采取“制度科技”手段,通过打造“三务”公开信息平台、设置电子触摸屏、开辟网上公开专栏、安装LED显示屏等途径,建立起党务、村务、财务全方位公开体系。围绕群众关注的“三资”监管问题,开发建成集“三资”公开、财务公开、“三资”分析三大系统于一体的农村“三资”监管信息平台,实时发布“三资”动态信息,实现农村“三资”管理使用网上公开。
构建履职保障平台
抓好硬件设施建设。按照“对外有牌子、办公有场所、监审有公章、工作有记录”以及村监会成员照片、姓名、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统一上墙等“四有、四上墙”要求,严格保障全区384个村监会硬件设施到位。
落实薪酬保障制度。制定出台《关于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基本报酬的通知》,在全区范围内统一薪酬标准。其他村监会成员按实际误工天数发放误工补贴。此外,按照每村每年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落实村监会工作经费。
建立申诉救济机制。严格落实村监会主任列席村“两委”重要工作会议制度,明确村监会在开展工作中如遇到无理阻挠,或其成员受到打击报复时,村党组织、乡镇(街道)纪(工)委可根据实际情况启动救助保障机制,严肃查处各种恐吓威胁、打击报复行为,切实保障村监会成员的合法权益。
构建监督管理平台
建立工作报告制度。村监会每季度向村党组织、乡镇(街道)纪(工)委报告一次工作,每年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一次工作,内容包括集体学习、履职情况,以及群众对村务工作的意见建议等。重大突发情况随时报告。
强化满意度测评。制定出台《关于组织开展村务监督委员会群众满意度测评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履职报告、民主评议、结果运用等程序步骤。每年一次组织村民代表对村监会年度履职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对满意率低于60%的,取消村监会主任年终考核奖和评先评优资格;对满意率在90%以上的酌情奖励,并择优评定一批“群众满意村监会”。(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 周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