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提升正能量 强气场促竞进提质
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纪委监察局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主旋律,积极履行纪检监察职能,以营造“三大环境”为抓手,提升正能量,强大“场效应”,为通山提质竞进、转型跨越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营造规范有序市场环境,凝聚正能量
纠正不正之风,凝聚服务保障正能量。针对在行政审批、行政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现象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在全县开展“群众满意行政服务窗口”活动,把全县26个局级单位设立的行政服务窗口作为民主评议对象,努力纠正政策不落实、越权执法、粗暴执法和滥用职权、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扎实开展医疗机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县二级以上医院撤销外包科室3个,没收违法所得8万元;规范了药品、耗材的顺价销售,让利患者320余万元;健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制度4个,“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大力整治公路“三乱”,每月对全县国道和重点道路进行一次以上的巡查,有效遏制了公路“三乱”问题的发生。
开展专项整治,凝聚规范秩序正能量。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和激励惩戒机制,全县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已发布信息1066条,其中项目信息446条,信用信息620条。大力开展房地产项目违规变更容积率清理工作,清理项目38个,追缴违规资金641.67万元,极大地规范了土地市场秩序,确保土地经营性开发公平、公正。积极开展工程建设中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问题的专项清理工作,排查工程项目40个、企业42家,整改问题12起。
加强项目监管,凝聚市场信心正能量。深入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重点督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的执行落实情况,坚决纠正和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建立重大项目跟踪监督检查制度,将中央、省、市投资项目,县属政府投资200万元以上、乡(镇)属政府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纳入监督检查目录,实行跟踪检查。截至目前,共收集汇总工程项目298个,监督检查中央、省、市投资项目142个,督促整改审批手续不完整、配套资金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进度较慢和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12起36个;监督检查县(乡镇)属政府投资项目34个,涉及投资额4.63亿元,整改问题14个,促使项目按时按进度、保质保量实施。加强招投标市场管理,大力整顿规避监管、虚假招标、围标串标及代理服务不规范等问题,近三年来,监管招投标200余次,涉及金额1.3亿余元,增收节支2000余万元,确保了招投标市场秩序公开、公平、公正。
营造廉洁高效政务环境,传递正能量
深化便民服务制度改革,传递便捷服务正能量。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基础,投入1200余万元,建设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室,形成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三年来,办理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55690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审批内容、办事程序、承诺时限、申报材料、审批依据、收费标准“六公开”,进一步推动集中审批、网上审批和联动审批,取消行政许可项目309个,撤并设立行政许可股,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股室由68个减少到36个,极大促进了行政许可规范化建设。对重点项目证照办理实行全程代办制度,加快审批速度。为企业发放“明白卡”,将企业应缴规费制成《缴费明白卡》发放给企业,凡超出明白卡上的规费,企业有权拒缴。开展“重点企业服务月”活动,上门为企业发放资料426份,现场进行仪器检测校定173件、提供政策技术咨询165件次,协调矛盾纠纷78起。
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传递高效服务正能量。大力推进治庸问责,并结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七条要求”,对全县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聘请“两代表、一委员”和新闻媒体记者,同纪检监察干部一起组成6个暗访组,购买了针孔摄像机6部,采取不打招呼、不亮身份、不要陪同、不提前告知的方式对全县各单位进行不定期暗访,及时通报处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情况,先后对29家单位、49名党员干部作风问题进行了通报,并责成相关单位对其进行问责处理,其中15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出台《通山县执纪执法部门履职情况考核实施办法》,重点对公安局、国税局等28个执纪执法部门实行量化考核。同时将考核办法在通山电视台、通山政务网及政务服务中心电子屏幕等处进行公示,加强社会监督。将考核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工作实绩目标考核范畴,并对考核居后两名的国土局和招投标办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提出监察建议,督促其加强整改。
运用电子监察科技手段,传递廉洁服务正能量。将全县所有职能部门的150个行政审批大项全部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并配备了群众办事满意度评价器;同时投资200多万元购置服务器、液晶显示屏和摄像头等设备,租赁了12条光纤线路,将电子监察延伸到各乡镇,对县、乡(镇)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出勤情况、服务态度、办事情况开展实时监察、预警纠错,共发出黄牌预警23起,发出红牌警告10起,共对5家窗口单位发出《督办通知书》8份。在县人民法院试行公务用车GPS监控管理,对公务用车进行实时监控,节假日通过电子监控系统对公务用车断油断电,封存入库。半年来,减少出车156次,节省车辆开支18万元。
营造惩治腐败高压环境,放大正能量
高悬惩腐利剑,放大治腐震慑正能量。坚持“力度统一论”,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及时受理群众举报,认真核查具体线索,严肃查处违反党纪国法的党员干部。重点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污贿赂、腐化堕落案件,重点查处执纪执法不当而给企业生存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久拖不办、推诿扯皮、违反规定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前门引商、后门宰商等干扰阻碍经济发展行为,为经济社会发展清障排阻、保驾护航。近两年来,共立案132件,查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133人,先后查处了县原农机局局长徐某收受他人贿赂14万元及该单位涉嫌违纪资金250余万元的窝串案、县特产局局长成某贪污挪用受贿45.34万元及套取国家项目款106万元和通羊镇茅田村支部书记黄某伙同文书阮某虚报套取贪污国家专项资金70余万元等大要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地震慑了腐败分子,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法纪效果。
健全监督机制,放大权力监督正能量。积极开展“源头治腐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深化“五公开”工作机制,对全县党务、村务公开的内容和公开栏的版面进行了调整,实现模式标准化、流程规范化、载体多样化、监管常态化,改造升级“四网合一”系统,将“村务公开信息”、“行政审批事项”、“农村三资情况”和“惠农资金发放”四个网上公开查询系统进行整合,整体提升了全县党务村务公开水平。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三年来,参与监督“三重一大”事项2533个,参加“双述双评”活动和民主生活会930余场次。大力推进村级民主监督机制建设,整合原纪检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所有职能,在全县203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两年来,共审核村级财务收支21463笔,否决不合理支出259428元,监督村级集体工程建设及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招投标246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988条,提出合理化建议735条,化解矛盾458起。
注重教育引导,放大廉洁教育正能量。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廉政法规教育,重点抓好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先后开展了“保持党的纯洁,助推转型跨越发展”主题演讲比赛、万名党员干部诺廉签名、廉政文化“六进”、观看电影《忠诚与背叛》、发廉政贺卡、送廉政日历等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时常浸润在廉洁教育之中。以打造特色廉政文化品牌为着力点,深入挖掘通山廉政教育资源,大力推进闯王文化园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建设,彰显本地廉政文化的活力和独特魅力,切实发挥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通山县纪委书记 陈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