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群众问、群众评 倒逼转作风
近两年来,河南省洛阳市纪委、监察局针对市直机关存在的“庸、懒、散、软、浮、躁、怨、疲”等八大作风顽症,以及公共服务中存在的“服务不到位、群众不满意”等实际,创新思路理念和工作方法,着力打造“百姓问政”、“群众评诺”两大电视问政品牌,通过群众问、群众评,有效推动了作风转变。
高起点做好基础工作,找准“问”、“评”着力点
一是每年组织全市50多个重点部门和60多个公共服务单位,围绕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民生热点问题,制定本部门(单位)年度应采取措施、应达目标等,放到《洛阳日报》、“洛阳网”等媒体上,作出公开承诺。
二是适时发布公告,向社会征集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开通热线电话、设立专门网络平台、召开专家学者和群众代表座谈会,全面收集问题,明确“问”、“评”的基本方向。
三是抓好问题反馈。将从各渠道收集到的问题按所属领域与问题突出与否等情况,进行梳理。先是下发《问题告知函》,将问题反馈给相关牵头、责任单位。对突出的问题,在媒体上公示问题及其整改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与此同时,在“洛阳网”设置践诺、集中整改评价平台,让群众监督,进一步明晰“问”、“评”的聚焦点。
高标准组织“问”、“评”,搭好民意沟通桥梁
科学确立主题。每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及公开征求到的群众意见,确立4至9个主题,其牵头、责任单位即为“问政”、“评诺”对象。
拍好展示短片。为让场内问评代表、场外群众充分了解相关情况,市纪委、监察局一方面要求各牵头单位组织拍摄介绍短片;另一方面要求暗访督查组出具暗访短片。暗访短片制作人员均需签订协议,做好保密工作。
组织好现场活动。活动流程确定为:播放践诺、集中整改成果短片及暗访短片,主持人发问,群众代表现场质询,场外群众通过热线电话或网络发帖质询,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群众代表现场投票,场外群众投票。活动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同步直播,场内和场外即时互动,90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县(区)群众代表,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出题,分管相应工作的市领导及相关牵头、责任单位负责人现场赶考。活动先“问政”后“评诺”,有效推动了工作的落实、作风的转变。
近两年来,洛阳市纪委、监察局共举办“问政”、“评诺”活动26场,收集问题943个,汇总提出问题237个。
高质量抓好问题整改,让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以市政府的名义督促整改。将活动收集的问题分场次、类别、单位进行汇总,并在当地主流媒体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协调市政府以《工作部署》的形式,分期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活动现场作出承诺的,以承诺时限为准),下发相关责任单位。截至目前,已下发《工作部署》15份。
抓好暗访督查,树好典型。活动结束后,市纪委、监察局派出暗访督查组,对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暗访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同时,在当地主流媒体开辟“回音壁”等专栏,表扬工作推进得力的单位,曝光工作不力的单位,做到“抓两头、带中间”。
组织“回头看”。问题整改两三个月之后,市纪委、监察局组织相关责任单位通过“百姓问政”和“群众评诺”平台,认真“回头看”,看群众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对群众满意度高于85%的,进行通报表彰;对低于60%的,给予通报批评;对整改行动迟缓、群众不满意或不整改的,立即启动问责机制,从严问责。
近两年来,洛阳市纪委、监察局共开展“回头看”活动4场,37个单位受到表彰,39个整改不力的责任单位和192名责任人被问责。
通过开展“问政”、“评诺”活动,群众反映的1155个问题得到解决,问题办结率达98%以上,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作者系河南省洛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郭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