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清正长存天地间

发布时间:2011-06-09 22:45:32 浏览: 2499

——追记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副厅级检察员刘宝瑞
 



  1995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正式挂牌成立。(资料图)

 


  清正长存天地间——追记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副厅级检察员刘宝瑞

 



  这是一份亮丽的人生答卷——

 



  30年反贪生涯,他参与查办了河南汝州市原市长徐中和受贿案、山东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系列受贿案,以及胡长清受贿案、成克杰受贿案等数十起大案要案,并负责审查督办了数百起疑难复杂案件。

 



  这是一种坚定的人生信念——




  在他心中,“我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我的一切都是党给予的。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一切。能战斗在全国最高检察机关反贪战线上,我感到非常荣幸,对组织充满感激,我没有理由不干好自己的工作。”
 

 


  2010年11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大要案指挥中心副厅级检察员、二级高级检察官刘宝瑞因病去世,离开了这个世界,也离开了他最钟爱的反贪事业。

 



  刘宝瑞去世后,被追授“全国模范检察官”“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在命名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指出,刘宝瑞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诠释了人民检察官的价值追求,为全体检察人员树立了光辉榜样。

 



  “办案不仅仅要对上级负责、组织负责,更要对事实负责、对证据负责、对法律负责。”这是刘宝瑞对秉公办案最朴素的理解

 



  1991年一天深夜,刘宝瑞还在办案住地的大院里来回踱步。有人碰到后劝他早点休息。但刘宝瑞回答说:“出来换换脑子、理理思路,还有点儿活儿,干完再睡踏实。”

 



  这是刘宝瑞办理徐中和受贿案中发生的一幕。20年过去了,河南省检察院的一些同志仍对当年刘宝瑞的一言一行记忆犹新,“刘宝瑞同志很平凡,但却平凡得让人难以忘却。平时没有提到刘宝瑞同志时,似乎还感觉不到什么,可一旦说到刘宝瑞,我的脑海里马上就映出宝瑞同志清晰的形象。”

 



  因为听不懂河南话,刘宝瑞办理徐中和受贿案时的讯问工作有很大困难。为此,他主动承担起作笔录的工作。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他就找个翻译,经常工作到清晨五六点钟。外出没有汽车,他就坐着三轮摩托,冒着寒风到处调查取证。




  刘宝瑞曾在西藏工作一个多月,因为西藏氧气稀薄,他又患有高血压,缺氧情况明显。但他仍然没有太多休息,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查办有关人员的受贿案件。领导知道他身体不适后劝他回来:“你身体受得了吗?”他笑着回答:“没问题,我带着药呢!”




  更让人痛心的是,明知有病在身的刘宝瑞,因为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3次推迟检查,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2010年4月,刘宝瑞体检时发现自己的胃部幽门螺旋杆菌呈阳性,胃部严重不适,但他没有向组织说明自己的情况,6月又奔赴黑龙江、吉林两省对几起案件质量进行评查。同事发现刘宝瑞脸色发暗,经常服药,就劝他多休息。刘宝瑞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就是胃有点不舒服,我带了一些胃药,不碍事。”




  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和医院预约7月初给他做胃镜检查,并打电话让同事劝他向领导要求换人参加这次工作。但刘宝瑞坚决地说:“临时换人,这哪行?等我出差回来再说。”




  刘宝瑞强忍病痛坚持工作,白天找案件承办人座谈、讨论案情,晚上加班查阅案卷材料。即将结束工作任务之前,刘宝瑞已经吃不下稍微硬一点的食物。就这样,他的胃镜检查约了又推、推了又约,来来回回推迟了3次。7月底,当刘宝瑞回京后到医院接受检查时,胃镜已经无法从食道插入。他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并已扩散,早已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住院治疗期间,刘宝瑞也经常给同事和下级院办案人员打电话询问案件的复查进展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家人劝他休息,他说:“我现在这个状况,组织上肯定不会给我安排新的工作了。做事要善始善终,手头上的事就我了解,让我忙完。”




  刘宝瑞用他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创造了生命的永恒。




  “只要自己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咱做人就坦荡,做事就踏实,办案就有底气,抓贪官就有勇气,睡觉也会踏实。”这是刘宝瑞对严格执法重要意义的诠释




  2007年的一天,刘宝瑞女婿的最要好朋友想约他一起吃饭,刘宝瑞表示不去。女婿对此很不理解。刘宝瑞说:“你不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吃了人家的,拿了人家的,你不给人家办事成吗?”后来,他的女婿得知,这位朋友请刘宝瑞吃饭的确是有事相求。




  “只要自己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咱做人就坦荡,做事就踏实,办案就有底气,抓贪官就有勇气,睡觉也会踏实。”这是刘宝瑞对严格执法重要意义的诠释。




  走进刘宝瑞家,记者看到的是一套几乎没有装修的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衣柜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样式,沙发是结婚时置办的老式弹簧沙发,上面盖着一条洗得褪色的花布,屋内陈设落后而老旧。




  30年来,刘宝瑞总是一身制服,骑车上下班,直到陪伴他10年的自行车丢了,才下决心买辆新的。结婚时妻子送他的手表一戴就是10多年,办公室喝水的玻璃杯一用也是10多年。




  在刘宝瑞的心中,“我干的是反贪工作,绝不能以权谋私。这是对组织负责,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家人负责。”




  当妻子想让他托人给女儿找工作时,刘宝瑞说:“做人要凭本事吃饭,她有什么本事,就让她干什么工作,一切都要靠自己。找人帮忙走后门,我开不了这个口。”




  刘宝瑞教育女儿、女婿要自强自立时说:“我工作30年了,从来没求过人。而且,我也不允许你们借我的名义做事。你们有本事有能力想做事,我支持你们,但我不可能帮你们拉关系。”




  “我们曾一起出差,就着一瓶啤酒和一小盘花生米,听他谈工作、生活,感受着他的幸福、快乐和知足。”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督导处副处长杨钊说,“他每天过着清贫的日子,却又每天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尽管他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想起他,心中就会有一份宁静,有一份感动,更有一份激励。”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