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婆心“老娘舅”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毛国良
毛国良,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司法所所长。在他心里,一直藏着一杆秤,在处理每一起群众纠纷时,他都会严格把秤,不让秤砣发生偏向。村民有矛盾求助他,他从来不推,不管是上门调解还是在办公室调解,他都仔仔细细安排好,大家都佩服他。在乡亲们眼里,他是一个信得过的“老娘舅”。
得“双百”:20多年不变“娘舅”心
毛国良是湟里镇司法所首席调解员,当过兵、干过村办企业厂长,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做了25年调解员,担任镇司法所所长已有18年。任职司法所期间,他先后处理各类重大疑难社会矛盾纠纷2000余件,预防各类矛盾激化百余件,数十名刑释、解教和矫正对象无一人重新犯罪。
2010年5月,刑释人员顾某回家后,发现自己两间旧房被哥哥拆了用来种地,而哥哥不给他提供住所,顾某就找到毛国良。毛国良立即赶到村里,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严肃批评了顾某哥哥,并就补偿事宜促成双方调解。最终,顾某哥哥答应腾出一间房子给弟弟住,并给弟弟一笔建房补偿金。事后,毛国良又先后8次往返有关部门,帮助落实顾某的个体经营执照和场所,使顾某自食其力。
2009年端午期间,西鲁村3个10岁左右的小孩结伴到湟里镇一家砖瓦厂附近玩耍,不慎落入厂家烧砖取土时留下的水坑溺亡。事故发生后,家长们情绪激动,联系了50多位亲属到砖瓦厂承包人家中讨说法。另一边,砖瓦厂的承包人觉得自己并无责任,组织了50多名打工者准备维权。矛盾眼看就要升级,得到消息的毛国良放弃休假赶到了现场。同样为人父母,毛国良自然十分理解家长的心情,他一方面对双方的过激行为进行阻止,一方面循循善诱,引导双方进入调解程序。毛国良对认识还没到位的砖瓦厂承包人说:“你挖的塘,虽然几年前就不用了,但你挖了后没有填埋,也没有醒目的标志,难道真的一点没有责任?”厂里人不吭气了。回过来,他又找到家长:“你们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要负点责任?最起码合格的监护人没做好。”在毛国良苦口婆心的调解下,这起纠纷终于解决了。
毛国良每年组织参与或直接调处的疑难纠纷不下50起,调解成功率和当事人履行率均达100%,全镇从未发生因调解不当引发激化或“民转刑”的事件。
毛国良说:“从事调解工作20多年,我有过两次机会从这个岗位上调出去,都没有走,我感觉老百姓需要我。每把一个矛盾调解完,当事人对我表达感谢之情、握着我的手不肯放时,那种感觉就促使我要继续做好工作,去帮助需要解决问题的人。想想一年调处几十个矛盾,我心里很欣慰。”
跑断腿:一起调解上门43次
当“老娘舅”这么多年,对基层的矛盾与纠纷类型,毛国良有着直接的感受: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多是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家长里短;到2000年以后,征地拆迁矛盾比较突出。
在调解工作中,毛国良记得最多的一次,为一件事登门43趟。当事人是一位老婆婆,丈夫刚去世不久,又面临拆迁,心里有点怨气。毛国良当天晚上就去她家里,去了不直接谈事情,先拉家常再谈正事。一次又一次,这位老婆婆终于被毛国良的精神感动。
在湟里镇工业集中区拆迁工作中,11户拆迁户因要求未得到满足拒绝签字,建设工程被迫停工。毛国良接手后,连续两天逐家逐户进行说服工作,在政策合理范围内,为拆迁户争取利益。第3天,11户拆迁户全部签字,建设施工顺利进行。近3年来,他负责拆迁117户,征地2000余亩,未发生一起矛盾激化和上访事件。
一旦涉及拆迁,利益问题和其他问题就会像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样涌现出来,牵扯到情、理、法,要简单解决是不可能的,都要一家一户上门做疏导,解决一起矛盾往往要很长一段时间。考虑到当事人白天要上班,毛国良和同事总是等到傍晚才上门。
做基层调解工作,毛国良的体会是,要用心和感情去做调解工作,“你都捧着良心和感情去了,群众怎么会不买你的账?”
磨破嘴:群众安心他才开心
平时,毛国良也常常遇到一些特别情况要处理,到不同的部门说好话,争取帮助当事人,不知道磨了多少嘴皮子。
2010年正月初八,一位老婆婆哭着找到毛国良。原来,她的丈夫半年前出车祸一直躺在床上,两个儿子因为特殊原因也不在身边,家里一点收入都没有,还要抚养孙女,生活相当困难。“过年了,孙女要吃肉,我们老两口没办法,只能去买了几个馒头,还让孙女省着点吃。”境遇真的很凄惨,毛国良听了,立即掏出身上仅有的200元钱,让她回去买点荤菜。随后又到民政部门帮她协调申请了1000元救济款,并找法律服务所为她办理法律援助手续。
这样的事情,其实每年都会遇到。群众来找毛国良,就是希望能帮他们解决困难,所以毛国良一定会尽力去做。尽管毛国良家里并不宽裕,但对特别困难的纠纷当事人,毛国良已慷慨解囊数万元。
与处理群众纠纷不同,在处理拆迁、征地补偿问题时,毛国良的这杆秤会有点偏,那就是对被拆迁、被征地农民利益适当偏高,这几乎成了他在处理拆迁、征地问题时的一个基本准则。毛国良认为,房子和地是老百姓安身立命之所,所以稍微提点“过分”要求也在情理之中。虽然从暂时看,政府利益少了,但从长远看,拆迁进度加快了,政府效率提高,老百姓安居乐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新的创业中去。最终,大家都得益了。
20多年里,有不少个大年夜毛国良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有些纠纷没来得及解决的,大家又都不想带着问题过年,所以这时毛国良的办公室最热闹,往往有好几拨人排队等着毛国良主持公道。来得早的等问题解决了再回去吃饭,来得晚的都是吃过年夜饭的,等到来人都回去时,往往天都黑好一会了。此时的毛国良又累又饿,但听着四周的鞭炮声,他很开心,因为回去的人都可以过一个安心的年了。
身为共产党员,他坚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勤字当头,廉字为本。在调解纠纷中,有些当事人总想争上风,希望毛国良能偏向自己,就事前向毛国良送礼,对此毛国良一概拒绝。为当事人双方解决了问题后,一些人又会来表示感谢,毛国良还是一概拒绝,实在退不掉的,一律上交,折了钱帮助贫困群众。
毛国良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忘我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江苏省优秀人民调解员”、“江苏省防激化先进个人”、“武进区劳动模范”等数十项荣誉。毛国良是当地大家公认的能人、“老娘舅”。(华再清)